陶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五位姓氏,在皖苏地区占有一定优势。当今陶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在274万。
陶的名义缶,瓦器,大肚子小口,是从土窑里用火烧制而成的,故缶亦作匋。陶乃匋的后起之字,阝即高阜,烧窑必须选窑址于干燥的高阜之地。可见,陶氏族是专长于制陶器的群体,陶人以陶为氏族崇拜的原始图腾,作为氏族名和族徽,并建立国家,最终成为姓氏。
陶姓起源陶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出自伊祁氏
帝尧之后。帝尧初居陶,故地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唐,故地在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唐氏、陶氏。这支陶姓在商朝时十分强大,是依附于商的东部方国,在甲骨文的《卜辞》中经常提到的。是组成目前陶姓的主力,以丹阳为郡望。此支陶姓至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二、出自妫姓
虞舜之后。帝舜之子商均,大禹封商均于虞,故地在今河南虞城。其后裔虞阏父为周朝的陶正,专掌治陶之官,其后裔以官名为氏。这支陶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
三、出自子姓
商朝的都城朝歌在今河南黄河北部的淇县境,其附近居有商民陶氏族,专门管理和制造陶器的部落。西周初,被封为殷侯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为周成王平定。因周武王之弟卫康叔在平叛乱中有功,遂把商朝遗族中的七族赐予卫康叔,七族是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而陶居其一。陶氏被灭,子孙遂以陶为氏,子姓樊氏正式使用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外族基因融入
陶姓的两大望族之一的浔阳陶姓,在晋朝时已经发生外族血液的融入,来自鄱阳湖一带以捕鱼为业的土著溪族。到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土著,东北的蒙古人、满洲人均纷纷改汉族姓,其中有陶姓。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
陶姓分布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陶姓人口由29万增到274万,增长了9倍多,陶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湖北五省,大约占全国陶姓总人口的45.3%,其次分布于浙江、广西、河南、湖南、重庆、贵州、江西,这七省区市又集中了陶姓人口的32.2%。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占陶总人口的14.8%。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
陶姓血型陶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
陶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3%,A型占29%,B型占28.9%,AB型占9.1%。
陶姓名人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化学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增补成《本草经集注》,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原名陶文濬,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其一生创办过许多类型的学校,并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
陶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陶姓的郡望主要有丹阳、浔阳两地。陶姓的著名堂号有五柳、彭泽等。“五柳”和“彭泽”堂号均出自晋朝陶渊明。陶渊明为彭泽令,性清高,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作《归去来词》归隐。在门前栽了五棵柳树,称“五柳先生”。
陶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百梅咏就;五柳名高。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
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
家训格言: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氏祖上即有治家有方、训子严厉的美德。其祖陶侃之母湛氏有“封鲊教子”之事,因有“非此母,不生此子”的记载。陶渊明不忘祖训,甘守清贫,虽有“败絮自拥,何惭儿子”的愧言,却也教子有道。他以自己经验告诫诸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并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情”之故,而贵在贫不移志。并经常训示诸子要团结友爱,树立高尚品德,行为正大光明。足见他训子与其为人一样“超然绝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