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北部的榆树市,是松辽平原上的一片沃土, 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正因为适合种植粮食,在历史上的“闯关东”大潮中,这里也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关内人在此扎根,于德新的祖上,就是这么迁到榆树的。
于德新是榆树市向阳镇横道村人,他们这支于姓人世代相传,祖籍在山东的登州府,但具体地点却并不知晓。于德新是个热心人,从小对这一块文化也感兴趣,他如今就想找到自己的祖籍地,弄清楚先人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登州府是明清时期的区划名称,如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烟台和威海市,而市下面又有很多县,具体是哪个县呢?于德新从老人那里得到一个口传说法,是登州府“齐县”(读音是qi xian)。
(配图均为栖霞乡村风光)
不过,在烟威地区,并没有“齐县”这个地名,相比较而言,烟台的栖霞,是名字最为相近的地方。
于德新分析,老人们之所以会说“齐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代的谱书喜欢用文言简称,比如登州府简称为登郡,栖霞县则简称栖邑,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可能已经淡忘了原来的完整称呼,只记住了一个“栖”字,久而久之,变成了常用字“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栖霞(qixia)经过方言讹传,直接变成了齐县(qixian).
在基本明确了栖霞这个范围之后,于德新由开始新一轮的寻找,在网络上遇到栖霞于姓人,他就会满怀热情的打听一番,希望能够找到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查找,他联系上了栖霞市亭口镇寨里于家村的于姓人,发现两者的族谱颇有契合之处。
“我们这支闯关东的祖先是两兄弟,名叫于聪明、于聪和。而寨里于家村族谱上也记载有读音相似的兄弟两人闯关东,他们写的是于重海、于重河,都是重字辈。因为我们这边的名字都是口传,谐音字也是有可能。”于德新说。
并且,这两边的年代大致也能对上,榆树这边从闯关东开始算,已经繁衍了9代人,而栖霞这边从重字辈开始算,则是有10代人,推算起来,应该是闯关东的时间应该在清代中期。
以上两点基本差不多,但关于婚配情况,两边的记载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榆树那边相传,先祖兄弟两人闯关东时尚未婚配,到了东北之后有一个才娶亲。而栖霞这边记载,闯关东的兄弟两人都有妻子,一个娶翟氏,一个娶李氏,两兄弟闯关东之后就杳无音信,也就是说应该都是在老家娶亲时候留下的记载,并且寨里于家邻村有翟姓,这也算一个比较明显的佐证。
除了这一点之外,两地于姓此后的辈分用字也有所不同,榆树那边用的是“志耀占海树德金”,于德新分析,有可能是祖先到了关外之后,跟老家联系不上,只能自创的用字。
寨里于家村的情况,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也令寻根多年的于德新感到振奋。一方面,他要进一步核对与寨里于家村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其他的栖霞于姓朋友帮忙提供线索。“寻根了这么多年,希望能够圆梦。”于德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