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最大的打击不是生活,也不是无人喝彩,而是对自己的艺术失去信心。没有人承认的天赋和努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始终不渝的热爱是否是没有意义的?
王丽萍差一点就放弃了。有一天,她放下画笔,把地上的画捡起来,收拾得干干净净贴在墙上,一幅一幅看着,委屈地想:“都很好看啊,为什么没人喜欢呢?”
正当她的委屈无处宣泄时,来了一位外地的客人看画。看过满墙贴着的画后,他欢喜地问王丽萍:“这些画是谁画的呀?卖不卖?”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立刻表示想要100幅。
受尽冷漠的王丽萍正在烦闷之中,以为又是惯常遇到的嘲弄,但又不好顶撞。没想到的是,这位外地的客人很快就把钱转到她的账户,而且是全款。
“也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道路”。这个人仿佛是上天特为派来给她激励的,拿到100幅画以后再没跟她有过来往,失去了音讯。
往后的日子里,她经常会想起他,也多次去寻找过,却从未逢面,只在苏州见到过他买走的画当中的一幅。
|100只凤凰
2017年2月17日,王丽萍应第22届国际梅花节组委会之邀,在明孝陵博物馆举办了《凤舞醉梅——王丽萍孔雀画展》,展出了60多幅以孔雀和梅花为主题的作品,《百凤图》也在这次展览中亮相,千姿百态的孔雀吸引了5万多人前往观展,由于太受欢迎,展览时间一再延长,由原定的3月17日结束推迟至4月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为了画好孔雀,王丽萍成了动物园的常客,无数次观摩孔雀的习性、动作、姿态、神情,如何站立动作,如何张羽开屏……她还多次去往孔雀的家乡云南采风,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孔雀,甚至专门花高价养了几只孔雀。
在长期的观察和历练中,王丽萍做了大量的写生,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和素材,也使得她在创作时能够胸有成“雀”。
与此同时,她也学习别人画的孔雀作品。只要是孔雀画得好的,她都去研究,去学习,袁晓岑、赵良翰、王雪涛等大师都是她的学习对象。她还拜了袁晓岑的入室弟子、以擅长画孔雀著称的画家孙建东为师。
在日复一日的苦练和学习中,王丽萍的技艺逐渐圆熟,《百凤图》的构想也慢慢萌发出来。
从开始构想,到动笔作画,王丽萍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那是2016年仲夏的开始,她像是着了魔般无日无夜地画,饿了就啃一点面包,实在撑不住了才回家睡一会儿,梦里想的也都是孔雀,“很兴奋,脑子一直绷着,不知道疲劳”。
17米的长卷不比小幅,色彩和空间不仅复杂,而且要时刻装在心里,稍有差池可能就会打破画面的平衡。有一次回家的路上,由于太过疲惫而有些恍惚,她撞到了树上,那一刻脑子里的金星化成了孔雀的形状。
关于那个夏天的记忆,除了《百凤图》,她只能记起“很热”。最终,她用拟人化手法,完成了100只孔雀,每一只都是她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关于热爱、坚持和梦想的故事在画卷上徐徐展开。《百凤图》受到了书画界的广泛赞誉,而王丽萍的励志故事也感动了100位将领为《百凤图》题词。
|善良的孔雀
王丽萍离开家乡时只有14岁,一个女孩子,独身一人在外打拼,为坚持画画历尽艰辛,却没有变得失望和冷漠,一方面是她自己纯良的天性,另一方面是在那些帮助过她的人身上汲取了温暖。
在困难的时候,她也会为老师们尽量做些力能所及的事,比如开车、做家务、打扫卫生、铺纸研墨。而老师们对一个矢志学画的少女的帮助,也滋养了一颗善良的心。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她在高淳也捐助了很多学校、老年公寓、老年活动室,并在高淳凤凰湾筹建艺术馆,为家乡的艺术事业做贡献。老人、儿童、困难家庭,也都是她想要帮助的对象。2018年春节前夕,她特地买了油、米等生活物品,送到五福街的50户贫困家庭里去,还邀请了几位书法家朋友,现场为居民题写春联,送福字。类似的事,她经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