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胡,就会想起《二泉映月》,就像说起唢呐,立刻就会联想到《百鸟朝凤》一样。同理,《回家》的旋律响起,大家的脑海里闪现出萨克斯。琵琶,代表作是《十面埋伏》,会吹葫芦丝,自然要会《月光下的凤尾竹》,竹笛一响——《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那是古琴的最爱……
说起《二泉映月》,就不得不说起瞎子阿炳,也就是民间音乐家华彦均。二泉映月是二胡的经典曲目,二胡成就了二泉,二泉带红了二胡。
瞎子阿炳
那么,《二泉映月》是阿炳原创的吗?这点很重要,就像本篇文章是不是原创一样,关系到收益、诚信。如果是他原创,是他谱写的曲子,那么阿炳一定是个天才,学识渊博、精通乐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最低也得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吧?
事实上,阿炳连私塾都没有读过,他识字不多,是父亲(名义上是师父)教的。他的父亲叫华清和,是一个风雅的道士,雅号“雪梅”,就是雷尊殿当家大道士,精通各种民间乐器,主要谋生手段就是为逝者做法事。
阿炳和他的二胡
阿炳是个私生子,母亲秦寡妇,具体姓名不详,她早年嫁入无锡一秦姓人家,丈夫病逝后,请华雪梅来家做道场,就此二人相识,后来同居生下阿炳。寡妇生孩子,这在旧社会可是头等“新闻”,也是要遭人鄙视,风言风语的。结果没几个月,秦氏就受不了左邻右舍的热嘲冷讽,在一天深夜里丢下小阿炳,一头扎进水井里自*身亡。
阿炳成了孤儿,被同族的一个婶娘抱过去抚养。
8岁时,华雪梅才将阿炳接到雷尊殿,以徒弟之名教他识字,学习各种乐器。说实话,华雪梅这种民间艺人,文化水平有限,也就是能写个名字、替主顾超度超度亡灵罢了,所以阿炳的文化水平注定有限。不要说什么音乐学院了,就是初中的音乐课他都没有上过,他纯粹就是一个草根艺人,怎么会识谱呢?恐怕连简谱也看不懂。至于作曲,那更是天方夜谭。
阿炳塑像
既然阿炳不懂乐理,不识谱,是怎么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的呢?
其实,严格来说,《二泉映月》并不是阿炳原创的!它本来就是流行于江南无锡一带的一个民间小调,当地人叫《依心调》,又叫《自来腔》,可能人人都会哼上几句。阿炳精通二胡、琵琶,自然会演奏这首乐曲,而且是常年累月的演奏,在熟能生巧下,阿炳经过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丰富了这首曲子的内涵,他把自己悲惨的身世、苦难的生活都揉进了这首曲子里,赋予了这首曲子不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