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常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之说。城乡都于此日挖荠菜煮鸡蛋吃,俗传吃了可以明目。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1.荠菜煮鸡蛋
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为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会将新鲜荞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人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据说食后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放在冷水中凉1分钟,为防止鸡蛋煮时破裂;然后开火闭盖煮(先中大火,水烧开后,转中小火)7分钟,关火闭1分钟;最后取出鸡蛋,逐个敲碎。
荠菜洗净,连根一起放到沸水里煮,直到汤汁变色变浓飘出地菜味,取出煮黄了的荠菜。把荠菜汁倒入盛装了鸡蛋的盆里,撒盐添味,让鸡蛋泡在汁里,可随时取出食用。
2.艾叶糍粑
艾叶糍粑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传统美食,口感香甜,各地因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艾叶糍粑口感柔软、爽滑,同时艾叶具有保健作用: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现在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叶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制作“艾糍粑”最好选用最鲜嫩最尖尖的艾叶部分。
用大锅把水烧开,加少许碱,放入洗净的艾草,不要加锅盖,中小火保持水微开,用筷子稍翻动艾草,使其均匀受热,煮至叶子变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绵软至一捏就断即可关火
将焯过的艾叶冷水冲洗,挤掉多余的水分,剁碎。
馅料的制作:花生用水冲洗干净,沥干。烤箱150度预热,烤10分钟取出翻拌一遍,再烤5分钟,取出放凉碾碎。芝麻小火不停地翻炒至熟香,将烤好碾碎的花生粉和熟芝麻、细砂糖三种食材混合即可。
艾团里加入糯米粉、粘米粉(糯米粉跟粘米粉的比例是2:1),倒入刚烧开的水,边倒先用筷子将其充分搅拌,等温度降下来后,用手揉和成艾草团。
取一小块和好的艾团,捏成小碗形,放在手心包入馅料,封口,整成圆球状。
把粽叶剪成小块,将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
放到锅里隔水蒸10-15分钟,即可食用。
3.乌米饭
不仅限于汉族,农历的三月初三还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一天祭祀祖先拜谷神,而且举行盛大的歌会,载歌载舞。采摘乌稔树叶,用嫩叶的汁液浸泡糯米蒸制成乌米饭,款待来客,以驱邪祈福,因此“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购买乌树的叶子,洗净后放水中用双手揉搓。
汁浆渗出后,把糯米泡在乌树叶的水里,1斤叶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
1-小时后,糯米浸得颜色发黑,即可蒸煮。
起锅后饭上还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这样吃起来更加美味。
4.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布依族、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将糯米洗好,分成五份,分别在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红丝线)汁液水及白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沥去水分备用。
虾米用水洗净后,用热水泡一会儿,泡过的虾米水可以留用。
猪里肌肉切成2厘米长的条。竹笋用开水烫一下,除去涩味,切成1厘米的丁块状、红萝卜的加工方法与竹笋相同,将香菇洗净,用热水泡软,去蒂,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块。把花生的皮除去,花生米备用。
把洗好的糯米放入电锅内,加入比做普遍米饭略少的水,这样煮出来的糯米饭比较硬些。
将炒锅置火上,倒入40克油,油热后,先炒猪肉,炒至肉变色,再加入香菇、红萝卜、竹笋等同炒,最后放花生米及虾米混合拌炒。
在高汤中加上炮虾米的水120克,再加上酱油、砂糖、料酒等佐料,放在火上煮20分钟左右,煮至汤法只到材料的一半时,将火关掉。
把已煮好的各种主料及调料淋在热腾腾的糯米饭上,混合搅拌后,再将锅盖盖上,焖一会儿即可食用。
5.春饼
三月初三还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健康是有纪律的
微信搜索“健康纪律”
或输入ID:jiankangjilv
关注微信,获取更多靠谱资讯
网站等转载请提前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