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影视剧中,民国时期上海的灯红酒绿经常以一曲《夜上海》为配乐,殊不知,当年那个红极一时的《夜上海》的原唱正是本期要介绍的民国娱乐圈女明星(歌星)。而且,有这样一个梗:有些话变成了歌词传唱成经典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办法正常的念出这句话,一开口就唱出了旋律。“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这句歌词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很多人听到这首歌都是因为邓丽君的完美演绎,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首歌的原唱——金嗓子周璇。
悲惨的童年生活
1920年,周璇出生于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她的原名是苏璞,璞乃未琢之玉,取其天然、纯真之意。周璇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老二,故乳名为义官。1923年,周璇被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偷偷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并且改名为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并更名为周小红。
1928年,周家家境日益贫困,周璇的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而吸食鸦片的养父则要把周璇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周璇一场更大的灾难。周璇自幼爱听人家唱歌,也常常跟着别人哼唱歌曲。在学校里,她的唱歌成绩也总是第一名。那么她是如何被发现然后红极一时的呢?
红极一时的双栖明星
193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天生拥有一副好嗓音的她经常担任女主角,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第二年,她参演了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的演出,并亲自担纲演唱了歌剧的主题曲《民族之光》,其中的一句歌词“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黎锦晖灵机一动,建议她改名为周璇。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最初系统正规的音乐学习。就是在明月歌舞团周璇遇到了丈夫严华。
一场《民族之光》将周璇迅速捧红,明月社的演出场经常爆满,也就是在此时,周璇逐渐有了名气,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里。但好景不长,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默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明月社有名的“台柱子”也都纷纷转行谋生路。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周璇一下子又陷入了困顿,她带着遣散费回家,养母得知她失业后不仅埋怨连连。
一直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和帮助她的严华提议让周璇去电台录制歌曲。周璇天生一副好嗓子,再加之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她录制的歌曲迅速走红,很快周璇的名字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当时上海各家电台举办大歌星选举比赛,14岁的周璇深受喜爱,与15岁的白虹展开了角逐。经过十八天激烈的竞争,周璇在歌唱比赛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白虹,荣获“金嗓子”称号。而这个称号几乎取代了她的名字,在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此,周璇正式走红,成为大上海的明星。
1937年可谓是周璇的高产之年,她在《满园春色》中担任主演,在故事片《女财神》中扮演女佣。在参与拍摄《三星伴月》时,周璇一首《何日君再来》成了她的传世名作。她浅唱低喃的歌声,仿佛让人置身于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同年,她与赵丹共同主演电影《马路天使》,并演唱了影片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以及《四季歌》。戏中周璇扮演天真未泯的歌女小红,要知道小红本就是自己的曾用名字。周璇深知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的歌女的不易,在戏中真情流露,属于本色出演。
《马路天使》上映后不仅成为周璇的代表作,还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以及中国电影世纪奖优秀影片奖,而周璇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也被灌制成唱片出版发行。 她不仅成了音乐界的大明星,也在影视界大放光芒,据说香港电影界把1947年称之为“周璇年”。
1938年5月,周璇进国华影片公司,成为该公司基本演员。从1939年下半年到1941年上半年,一连拍摄了《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等近20部民间故事题材的影片。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周璇到香港拍摄了《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等片。1947年,回上海拍摄《忆江南》和《夜店》。在《忆江南》中,她同时扮演采茶女和交际花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茅盾曾评论说:“周璇女士一身兼演此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颇有分寸,说得上难能而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