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河,两伊争夺的地区之一
伊朗输出什叶派革命对把自己视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领袖的沙特来说是极大的挑衅。两伊战争中,沙特极力支持伊拉克。
战后,伊拉克的政权长期掌握在逊尼派的萨达姆手里,伊朗向伊拉克输出革命失败。伊拉克未能占据争议领土。
伊朗和沙特虽然保持着外交关系,但实际上两国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两国关系的下降引起了中东局势的动荡。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险席卷了中东,一些贫油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急转直下。
此外,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连续执政多年,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在经济政治危机双重打击下,一些阿拉伯国家爆发了全面危机。
2010年,起源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迅速席卷了多个阿拉伯国家。一些阿拉伯国家爆发了针对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动。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的统治者在抗议声中下台。
宗教教派矛盾借机浮出水面,成为了中东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的火种。这些国家更是伊朗和沙特的角斗场。
▲源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同时伴随着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斗争。作为什叶派的伊朗,希望扶持什叶派势力掌权。
逊尼派的沙特坐拥两座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这两座圣城被视为是穆斯林一生必去的朝圣之地。沙特凭借着此优势,在中东诸多国家输出自己的影响力,对抗伊朗。
▲沙特,占据两座圣城。以此输出影响力
2011年2月,巴林的什叶派爆发了反对国王(逊尼派)的示威,他们要求赋予什叶派更多的权利。这次示威的背后支持者就是伊朗。
3月,沙特和阿联酋派出了1500名军警组成的海湾大军,帮助巴林平息了内乱。巴林的示威活动,被视为沙特和伊朗斗争的缩影。
▲巴林的反抗。此后,巴林、伊朗断交
叙利亚境内大多数居民为逊尼派,但政权却掌握在什叶派的阿萨德家族手里。阿萨德家族背后有伊朗的支持。
2011年,叙利亚爆发了反对阿萨德家族的起义。阿萨德家族被沙特等诸多逊尼派阿拉伯国家视为异类。
沙特为了树立自己在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威望,给予反政府武装提供军备支持和训练。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内战,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