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镇江,自古便是重要的过江路径。
唐开元、天宝年间,正值盛唐最后的辉煌。一个秋日的黎明,霏霏细雨中,诗人王昌龄来到江边渡口,为即将远去洛阳的好友辛渐送行。经历了人生顿挫,宦海沉浮,已过不惑之年的诗人,百感于胸,写就了这首长盛不衰的离别佳作。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镇江西北的月华山上古有一楼,原名“千秋楼”,又被称为“芙蓉楼”。在芙蓉楼的送别宴散后,秋雨中,王昌龄彻夜未眠。雨是“寒雨”,一个“连”字,描摹出了萧飒之雨与江面浑然一体、绵延无垠的气象。后再随一“入”字,道出了雨势虽缓却毫无停歇之意。愈是别离在即,离别之寒便愈加无边与浓重。
平明时分,辛渐登舟远行,形单影只的诗人遥望远山,广阔的天地间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诗人以水墨般的江景点染离情之后,还不忘将自己高洁的情怀托付友人:“你此去洛阳,家乡亲友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冰纯的心志一如玉壶。”
王昌龄借用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典故,将送别之音演绎出了抒怀自况的新曲调。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清空明澈的意境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历史的烟尘淹没了诗中主人公辛渐的生平往事,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怀,却得以千古传颂,引发后世人们深深的共鸣。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也成为王昌龄留给镇江的不朽文心。
迁客*人,南来北往,写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镇江,这座雄镇长江的历史名城,也在新世纪的乐曲中,继续传承着绵延无际的时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