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一说到唐代诗人王昌龄,总会让人想起他雄伟豪迈的边塞诗,王昌龄现存诗作二百首左右,大约有二十多首边塞诗,他还擅长写作闺怨诗。在唐代中送别是非常重要的题材之一,《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就是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是送别诗中独树一帜的诗篇,先用宏大的景色描写表现出送别友人时诗人内心的孤寂,再借与友人互相叮嘱来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清晨诗人在江边送别北上的好友辛渐。
秋天的寒雨连绵不断,雨势之大,几乎与江面相接。萧索的秋天,寒冷的雨夜,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色的描写渲染出离别的伤感氛围。王昌龄不辞劳苦,在秋雨萧萧的夜晚来到润州,送别好友辛渐,表现出王昌龄与辛渐之间深厚的友情。
天刚刚亮,朋友辛渐就要启程,诗人站在江边,望着随朋友远去的江水,友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苍茫的江面上,只留下了山的影子,就像孤单地站在原地的自己一样。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北上洛阳,诗人也有在洛阳的亲朋好友。当辛渐回到洛阳时,洛阳的朋友一定会很关心诗人的情况,诗人嘱咐辛渐要告诉朋友,自己依然内心坚定,冰清玉洁。王昌龄被贬的原因是“不护细行”,几年后他再遭贬谪,可见当时他正处于比较混乱的环境之中。王昌龄在这里用玉壶冰心比喻自己内心纯净,表现了他与洛阳的朋友之间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污蔑的轻视。
镇江芙蓉楼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按照倒叙的顺序写作的,其二描写的内容发生在送别的前一天。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这样重叠的句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汉乐府《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王昌龄在阴雨连绵的秋天,来到润州州治丹徒县,登上高楼,放眼望去,江水茫茫,阴云密布,仿佛像诗人的心情一样沉重。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诗人在芙蓉楼为朋友辛渐饯行,心中纵然有万般愁怨与不舍,他要保持清醒,不能借酒消愁,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送朋友离开,不能耽误了朋友的行程。但是诗人心中的情感并不因为他能够保持清醒,就可以将愁绪全部瓦解。他可能一夜未眠,在寂寥的夜晚面对着江水滔滔,内心不断翻涌。这样黯淡的景色与诗人向往光明,珍惜友情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明月心”与其一中的“一片冰心”是一种呼应,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清澈。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写过很多送别诗和留别诗。在他写作《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几年后,他再一次遭受贬谪,他被贬往更加偏远的龙标(湖南黔阳)。在这里王昌龄送别一位柴姓朋友到武冈(今属湖南),这首诗里不仅表现了朋友之情的深情厚谊,并且还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首句“沅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流水通波接武冈”。龙标与武冈相距不远,王昌龄把这两个地点借由沅水连接在一起。他还坦然地说自己没有离别的伤感之情,这并不是说诗人对朋友感情不深厚,而是在诗人送别朋友时安慰朋友,让朋友感觉轻松。王昌龄这样的做法更表现出他很在乎与这位柴姓朋友之间的情谊,很体贴地为朋友减轻思想上的负担。
三、四句是这首诗极为精彩的部分。龙标与武冈虽然相距不远,但也有山水阻隔,诗人却说两地云雨相同,明月共睹,意在说明与朋友虽然分别在两个地点,就像没有分开一样。这两句诗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带有王昌龄独特的构思精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