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克沁MG08重机枪
国产“三十节”式重机枪,1921年由汉阳兵工厂仿造美国勃朗宁重机枪M1917式,并与当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由于其水冷套由黄铜打造,故又被戏称为“老黄牛”。“三十节”式重机枪在长征中立过大功,1935年3月18日,红军行至贵州省茅台镇,3架国民党飞机尾随轰炸。中革军委警卫营防空连用四挺“三十节”式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敌机猛烈射击,1架敌机立马被打了个“倒栽葱”,其余2架仓皇逃跑。
“三十节”重机枪
迫击炮
红军装备的迫击炮主要是国产82毫米迫击炮。长征开始前,中央苏区红军的“官田兵工厂”只有极其简单的生产工具,根本不具备制造枪炮的条件,因此主要以修配为主,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一共修理过100多门战场缴获的迫击炮。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开始长征时,携带迫击炮38门,炮弹2000多枚。强渡大渡河时,红军用仅有的少量迫击炮弹成功摧毁对岸敌人的碉堡,成为使用迫击炮的经典战例。
红军长征中使用过的迫击炮
山炮
红军曾缴获过不少75毫米山炮,这是红军部队使用过的最重的重武器了。长征前夕,中央红军炮兵部队已经扩展到12个连,共有38门山炮。
长征时,为了轻装前进,红军只带了少数几门山炮,其中只有一门带到了陕北。
伴随红军长征的一门山炮
上图这门山炮是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组建成红二方面军)转战在湘鄂川黔边境,于湖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师的,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这门沪造克虏伯式“七生五过山炮”(75毫米山炮),1927年由上海兵工厂制造,重386千克。长征期间,红军战士们对这门山炮非常珍爱,吃苦流汗,马驮人扛,必要时拆卸,过了困难地,再安装起来,终于把这门山炮带到了陕北。
手榴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携带手榴弹76526颗,有马尾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两种。
马尾手榴弹,也称麻尾手榴弹,蛋形弹壳为生铁铸造,外表有预制的纵横小槽,弹底结一条麻(或棕)制的麻尾,长约700~900毫米,以便手握甩出和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