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安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区域国别学被正式列为一级学科,区域国别研究日渐成为学术热点。在关于区域国别学方法论和未来发展范式的讨论中,需要明确的是,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研究领域而非学科。原因在于,学科是学术的分类,即一门科学的分支和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而区域国别研究缺乏特定学科含义。作为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领域,区域国别研究需整合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在认知历史、兴起背景以及研究旨向方面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
认知历史久远
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虽然专业化较晚,但对域外认知的历史久远。以非洲为例,西方第一代非专业研究者除个别探险者外,主要包括殖民官员和传教士。在研究中,他们倾向一般性描述,内容包括地理、文化、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对他族历史和文化充满偏见,而对帝国充满信心,认为其使命是传播文明。作为早期学术中心,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于1917年正式成立,专门培训殖民官员的语言能力。学术与殖民统治的关系非常明确。政府需要当地语言教育和相关研究的支持,同时也为这种服务提供经费,创造便利条件。美国的非洲研究也起步甚早,究其原因,一是非洲后裔的影响力增强,杜波依斯等黑人学者坚持在大学开设有关黑人和非洲研究的课程或项目,使非洲研究引起社会关注。二是一些白人学者如人类学家赫尔科维茨等推动在美国西北大学创立非洲研究计划并获私人基金会资助。三是冷战导致区域国别研究被广泛关注,美国非洲研究学会的成立以及政府代表的参加与资助表明非洲研究已不限于学术意义。
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历史相关。例如,东晋高僧法显在65岁高龄时从长安出发,游历30余国,收集大批梵文经典,历时14年写成《佛国记》,成为研究中印、中巴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唐代杜环的《经行记》和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均载有关于非洲地名、人物和风俗的描写。相关地区资料不断积累,从周边逐渐扩展至其他地区。清代以降,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使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文化有了初步认知,正史也因之变化。《清史稿》“邦交志”列举清王朝与19个国家的邦交关系,除了近代崛起的美国等西方大国外,还包括刚果。民国时期,区域国别研究集中在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比较政治多从宏观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国别政治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的研究上。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恢复经济之需以及外国势力封锁,区域国别研究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逐渐复苏,但研究也曾一度停滞,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重启。
研究背景立足全球合作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兴起的背景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英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源于殖民统治,是为了更好地统治殖民地;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从二战后期开始,源于战争培训特别是后来的美苏对立,并且表现出私人基金会资助区域国别研究在先,政府行动在后。正是在主要财团利益的推动下,美国区域国别研究提上议事日程并最终付诸实施。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兴起的背景与此完全不同。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不能遵循美国等西方模式,原因在于:第一,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起源于冷战,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及带有偏见的实用性。这一点从学术角度不可取。第二,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特指西方以外的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学术等级观念。第三,美国对区域国别研究目标国的考量标准过于狭隘,仅从战略角度出发,意识形态色彩浓重。与此有别,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兴盛的背景是“一带一路”在全球的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已引起国际学界的重视,大家普遍认为只有本着共担责任和共享利益的精神应对全球挑战,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和可持续的世界。这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区域国别研究兴起的殖民统治、战争和争夺完全不同的全球合作背景。
研究旨向更具发展视野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和立场也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例如,英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是对它统治下的地区和国家实施更好的指挥和治理以便于政治统治、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和立场也十分明显,直接针对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以争夺地盘和在全世界行使霸权。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则重点在于促进国民对世界的认知,借鉴他国文明以达到互鉴互利,从而促进全球和平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包括扩大国民视野、学习他国经验、推进学科交流、发挥咨政作用,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中国致力于在平等共享的基础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因此,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更广阔的情怀、更全面的视野和更充实的内容。
区域国别研究的任务,一是加强对别国文明和国际事务的了解,培养有包容心的国民。二是借鉴他国的文明成果和发展经验。以非洲为例,毛里求斯是非洲小国,人口和面积分别为海南省的1/7和1/16,经济学家米德1961年曾对其作出极悲观的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也对毛里求斯作出悲观判断。然而,毛里求斯却取得了骄人成就。人均收入从最初的260美元提高到1.4万美元(2018年),社会福利有多重保障,如全民免费医疗以及老人和学生享受免费公共交通。三是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学科间存在三条分界线,即现代文明世界与非现代世界(人类学与东方学)的分界;过去(历史学)与现在(注重研究普遍规律的社会科学)的分界;以探讨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内部存在的对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对国家的研究(政治学)与对市民社会的研究(社会学)的分界。区域国别研究不仅使这三条界线受到挑战,同时也将促进这些学科的互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应促进不同学科在视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和整合,并不断提高咨政水平。四是培养高水平人才。要想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研究专家,需要熟悉当地语言,在学术实践中经常访问考察、接触当地社会并结交各种朋友。区域国别研究要关注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这是做研究的基础。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不仅要走向国际,还要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平等对话,以及不同学科的合作交流、学术实践与理论互动,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