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享经济时代的先行者,网约车的出现为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新的便利。但随着网约车平台不断涌现,平台结算存在漏洞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线上叫出租车“逃单”现象愈发严重
6月15日,滴滴网约车CEO孙枢在公开信中透露,2020年,滴滴共计向司机师傅发放收入损失补偿超过5亿元。其中,空驶补偿费用2.37亿元,因乘客不支付车费而进行的车费垫付2.79亿元。而这还仅仅只是滴滴一个平台,如果算上目前市场上的所有平台,这一数字最少还要翻一番。
大家知道,乘坐网约车都是先坐车后付费。乘客只需要用手机号注册账号下单即可享受到出行服务,而平台为了保护司机和乘客隐私,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真实手机号码。但这样的便捷却让一小部分用户看到了“商机”。
8月21日,驾驶员俞师傅在静安区延长中路口腔医院附近接了一单差。乘客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目的地是闵行区庆春路上的一家宾馆,看起来这是一单难得的长路途单子。46分钟后,俞师傅抵达了目的地,全程28.56公里,费用103元。他催促乘客付完款再下车,但乘客称这一单是父亲在手机上帮忙操作叫的,联系父亲后,她告知俞师傅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待联系上了就会付款。俞师傅只能让乘客先下了车。
但此后,俞师傅一直未等到乘客付款。由于金额较大,他不断拨打乘客电话,但3天后就被显示是拉黑的状态。一周后,后台的虚拟号码失效。俞先生求助约车平台,但一直未果。
俞师傅和同行司机师傅们交流后发现,他们都遇到过1个月以上未支付的订单,有的订单甚至超过半年未支付。而金额越大的单子,越容易遭遇“逃单”。
一直在滴滴平台运营的施师傅称,已多次遭遇乘客“逃单”,图为他提供的app后台记录。
面对拖欠不付的车费,司机就没招了?
据介绍,平台为了保障用户和司机信息安全,双方都不能直接看到对方真实手机信息,只能通过软件联系。有未及时付款的订单,司机只能通过平台“催帐”,但对那些恶意逃单的乘客,只能束手无策。
虽然平台也有“催账”,但事实上,这种“催款”方式只是让乘客接收到短信而已,对于“无心”支付车费的乘客来说,还是没有半点作用。更令人悲伤的是,除了这种“催款”方式,司机再没有其他方式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