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数字文化艺术展上,一件微缩故宫的模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与售楼处楼盘模型有几分相像的展品,近看起来,像是由一个方块一个方块细细搭起来的,非常精致。
这是由国家建筑师&Cthuwork工作室(以下简称“国建”)负责人喵奏带头,前后共有120多人参与,耗时近3年完成的作品——他们在游戏《我的世界》里造了一个虚拟故宫。整个项目一共用掉了1亿个方块,光是一个午门就有100多万块。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t0192przkuh&tiny=0&auto=0
“故宫”项目预告,成片有待正式发布
《我的世界》是一款全是方块的游戏,玩家可以在其中创造或破坏方块,这份超高自由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玩家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虚拟国度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些志同道合之人聚沙成堆,建立了一个个专职创作的团队,并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其中有山水园林、也有异星幻想,或真或幻,屡屡被圈内人奉以“别人的世界”的赞叹。国建就是其中颇有名气的一个团队。
“在虚拟世界里搭积木”——你可以这么理解他们是在做什么。
情结
国建创建于2012年前后,它的前身是两个小建造团队——国家建筑师与克苏鲁工作室。国建的创始人刀子跟克苏鲁创始人ROM ,机缘巧合下在《星际争霸》里联了一次机,两人颇有默契一拍即合,国建跟克苏鲁就此合并。
尽管先后也做过“拂晓之城”“银河水师”等大制作,但“故宫”是国建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庞大的一个项目,整个国建的成员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其中。
国建之前出品的古埃及项目。国家建筑师最开始叫国家炼金术师,名字源自《钢之炼金术师》;Cthuwork则是美工画了一个章鱼的logo,既是克苏鲁的象征,也让人联想到“大触”
在喵奏加入国建之前,虚拟故宫的项目就存在。团队那时做好了故宫三大殿,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中间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4年12月喵奏正式接手,而他选择接下这个,其实也跟小时的一个念想有关。
喵奏7岁第一次出远门,父母带他去了北京,去北京自然要游故宫。那时故宫刚好碰上了百年大修,很多地方没对外开放,但足够在喵奏心里埋下情结——他很想自己做一个故宫,但现实如家中零散的积木块,根本没法满足他的愿望。
喵奏在故宫
直到2012年前后他遇到了《我的世界》,喵奏一头扎进了其中,在游戏里搭建筑来填补现实中的缺憾。他对建筑始终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建筑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一种特别具体的表征。
选择接下故宫项目时,喵奏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还挺有意思。跟国建其他的成员一样,大家因兴趣聚到一块,状态非常像互联网初兴的样子。
搭积木听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要一砖一瓦造一个故宫,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这个后来屡被圈内玩家称为“有生之年”的项目,喵奏没料到前后一共花了3年多的时间。
造城
摆在喵奏面前只有一张近乎空白的图纸,他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图上的各种细节,从宫殿外部的斗拱数量到内部的图案纹饰。
这次造故宫国建没能得到官方机构的帮助,喵奏只能通过其他手段确定建筑的制式规格。他们先用卫星地图确定建筑的范围,再来数斗拱的数量,从而推断屋顶大小与屋檐幅度,同时也能确定与斗拱连接的立柱。如此一样,整个建筑的结构就可以被反推出来。
外在架构还好说,更难求证的是内部陈设,对此喵奏只能查阅相关资料,从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实物到相关古籍上的文字记载,他都看了个遍,其中记录清代帝后起居的《清宫述闻》起了很大帮助。
国建在还原宫殿内部装饰上下了很大功夫,这是整个项目中喵奏自己最为满意的地方
整个造故宫的过程中,喵奏的生活状态变得特别规律,白天搜集资料做下准备,晚上定时上线开始搭建。他从维基百科的每一条链接出发,按图索骥地去查阅被引的书目,生生将有关故宫的东西啃了一遍,其中梁思成撰写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裨益良多,因为这本书详细图解了清朝所有的建筑样式。
面对从不对外开放的故宫区域,喵奏他们也琢磨出了一个办法。他们专挑那些国家元首游览故宫的新闻稿,细抠相关*身后的背景来填补空白。
“极有耐性”的喵奏,通过这般与现实的比照,让《我的世界》里的虚拟故宫,从只有一个地基开始,慢慢垒起了红墙黄瓦。
同好
跟网络上因兴趣聚集的人一样,搭建故宫的这帮人形形色色,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以学生居多,流动性因此也大,每次一到升学工作的交接期,就会流失很多成员,当然也有新人填补。
修建工作大多是在晚上,每天晚上8点开始,参与的成员陆续上线,简单分配一下工作后,大家就各自动手做起来,一直修到晚上十一二点。我联想到一群蜜蜂,他们稳定而准确地按照指令,做出精致的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