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界,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台下是花容月貌的倾城绝色,台上是光芒万丈的须生之皇,一曲唱腔,惊艳世人,红遍大江南北。
有才有貌的人,大多清高孤傲,她也不例外。
别人问她唱戏为何从不谢幕?
她说,我在台上辛辛苦苦地唱,观众在台下舒舒服服地看,为何还要感谢他们?
在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年代,她因不愿当妾而跟梅兰芳决裂。
但她一直坚持的原则,遇到杜月笙后,都不复存在。
杜月笙60大寿的义演,她出来谢幕两次;与梅兰芳离婚后,43岁嫁给杜月笙,成了他的五姨太。
她就是被称为梨园冬皇的孟小冬。
1
1907年12月,孟小冬出生于上海一个梨园世家。
清同治时有以唱戏闻名的“三七”,张七、李七、孟七,孟七就是她祖父,而父亲是颇有名气的武生。
还在襁褓时,姨父仇月祥听着她的哭声,开玩笑地说,这女娃娃嗓子很亮,以后定是个名角。
没想到姨父的玩笑话一语成谶,后来这个女娃娃成了享誉全国的“冬皇”。
作为家中长女,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到离家半里地的寺庙外吊嗓、习武。
父亲外出唱戏时,她跟着去看,没事的时候,自己依葫芦画瓢来两段。
但无忧无虑的岁月,在8岁时戛然而止。
父亲有次演出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他负伤演完,回去后得了中风,再也没法唱戏。
为了不让一家老小饿死,父亲只能让还在上学的孟小冬回来学戏。
9岁,她拜姨父仇月祥为师,签了三年的契约。那时学戏的人都不教自己的孩子,练得不好时,下不去手打。
但师傅不一样,孩子天性贪玩,犯错了,会往死里打,如果失手打死了,父母也不会追责,只要签了字,生死勿论。
每天吊嗓、学身段、背戏词,模仿唱腔...,不学的时候得给师傅端茶倒水,做各种杂事。
老话说,学戏的人,是属猫的,九条命,学的过程中一条条死了,最后戏才学成。
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个孩子的孟小冬,靠着一股子倔劲,熬出头了。
12岁,她跟着仇月祥在江南无锡一带跑码头唱戏,曾连续演出110天,风雨无阻,没有一天中断,在江南逐渐有了名号。
两年后,她已经唱到上海乾坤大剧院,和张绍权、粉菊花等名家同台表演。
有次演出完,一个穿着长衫,长得清瘦的男人送了她一个花篮,说她以后一定会成角,这个人就是杜月笙。
成名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被无数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孟小冬并不满足。
当时行业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情愿在北数十吊一天,也不愿在沪上数千元一月。
孟小冬深知,她在南方发迹,没得到过大师真传,还是个野路子,如果想家喻户晓,得拜师学艺,去戏窝子里唱。
17岁,放弃好不容易赚到的名利,她从上海一路唱到北京。
年少成名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在他人的褒奖和世俗的诱惑中,忘记初心,迷失自己,最后成了伤仲永。
而同样少年得志的孟小冬,却选择了另一条很艰难的路。
2
到了北京后,因女扮男装难登大雅之堂,孟小冬去不了有名的剧院,只能在前门外大栅栏街三庆园演出。
出了园门口,就是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卖豆腐的、表演杂耍的、摆茶棚的,还有很多乞丐聚集。
孟小冬没有嫌弃,唱戏多年,再简陋的地方都待过,只要有本事,不愁没机会。
唱戏之余,她不仅认真观摩余叔岩的舞台表演,还向陈秀华、陈彦衡、王君直、苏少卿、言菊朋等名家学艺。
有天赋,又努力还肯放下身段向别人学习,孟小冬在北京声名鹊起。
有次,和梅兰芳演《四郎探母》的余叔岩临时生病,有人说孟小冬很厉害,老生唱得很好,就让她演杨四郎。
那会30多岁的梅兰芳已是伶人之王,但18岁的孟小冬一点都不怯场,一开口就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获得认可后,她把一家老小迁来北京定居,事业正当红时,爱情也悄然而至。
第二年,两人在一个私人堂会上合作演出《游龙戏凤》。
梅兰芳男扮女装演李凤姐,她女扮男装演正德帝,两人舞台上眉来眼去,情意绵绵。
朋友们觉得二人都是阴阳颠倒的扮相,一个风流倜傥,一个美若天仙,很是般配,便撮合他们在一起。
虽然爱情水到渠成,他俩也郎情妾意,但两人的婚姻却遇到很多阻力。
孟小冬的家人觉得,女人结婚后就相夫教子,不可能出来唱戏了,而她正当红,放弃了很可惜。
而且梅兰芳已有家室,大房王明华疾病缠身,不问世事;二夫人福芝芳是很厉害的女人,她嫁过去只能当妾。但督军儿子都看不上眼,心高气傲的角儿怎会甘心做小。
梅兰芳的朋友给他出主意,说他是伯父家的儿子,可以娶两房妻子,孟小冬算伯父家的儿媳,不是妾。
梅兰芳点头后,孟小冬同意嫁了,但她的婚礼和别人相比,着实冷清。因忌惮福芝芳,两人结婚时没有八抬大轿,也没有吹吹打打,只请了相熟的挚友,还对外保密。
不过有银行总裁冯幼伟当介绍人和主婚人,他俩算是正式夫妻。
婚后两人在朋友的四合院住下,孟小冬成了梅兰芳豢养的金丝雀,不再登台唱戏,实在忍不住了,就自己化妆清唱几句,或者吊吊嗓子过过戏瘾。
这段郎才女貌的婚姻,开始十分甜蜜娴静。
两人曾留下一帧照片:梅兰芳侧身摆出手势,墙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上方是梅兰芳的手书,“我在这里做鹅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