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摄制于1962年的电影《东进序曲》,已经成为红色经典。电影根据历史当事人的回忆录加以改编,其原型事件,就是1940年的郭村保卫战。
1940年可谓多事之秋。日蒋在港岛秘密接触,双方虽有矛盾,但在与我方为敌这一点上却是高度一致。为此,身处敌后的蒋顽军与我抗日武装之间的摩擦不断。在华中,素以“中立”面目示人的李明扬、李长江部也于6月下旬,给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发来所谓的“最后通牒”,限挺进纵队于3日内退出郭村,否则将“武力驱逐”。
郭村位于通扬河以北、宜陵东北,是个由3个互为犄角的村子组成的大庄。其东面、北面隔着水网稻田,与顽军形成对峙。其西面是日军占领的邵伯湖和运河沿线。南面和西南面为平原,与李明扬、李长江部的防区紧挨着。此前,叶飞率挺进纵队2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刚在扬州吴家桥粉碎了日军扫荡,为求休整,遂进驻位于日顽结合部的郭村。
韩德勤抓住此事,在李明扬、李长江面前大行挑拨离间之能事,硬说这是“叶飞前来蚕食地盘”。将地盘和人马视作安身立命之本的“二李”几乎在一夜之间翻了脸,他们集结起13个团近2万人马,准备“以大吃小”。
叶飞(左)
当时,华中局刘*的意见是:“二李”此举无理,只要挺进纵队能在郭村坚守1、2个星期,邻近的罗炳辉、黄克诚、彭雪枫部便能赶来,届时里应外合,定能一举击破“二李进攻”。而陈毅则认为,凡事要考虑意外,罗、黄、彭三部相距郭村甚远,万一路上受到各种拦阻而不能及时赶到,总兵力不过2000人左右的挺进纵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认为还是撤离为妙。就算万不得已撤回江南,只要保存了力量,将来总还能再寻机北渡长江。
不过,挺进纵队方面经过开会讨论,认为脱离郭村既设阵地,我军无所依托,在日伪顽夹击下将更难生存。因而他们最后决定坚决保卫郭村。当陈毅接到叶飞那封态度坚定的电报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急电当时还远在六合县的苏皖支队陶勇部排除万难,不惜一切代价火速驰援郭村。
陈毅
我方在积极准备的同时,“二李”集结起来的13个团不仅积极向郭村周边运动,还准备解决自家部队中明显倾向我方的3纵队8支队陈玉生部,以及2纵队5支队4大队王澄部。陈玉生当然不肯束手待毙,他于6月26日急电叶飞,请求派兵增援,助他打退敌方进攻。
对于这样的要求,叶飞没法拒绝。因为如果坐视不理,不但在危难关头自断一臂,而且会失信于顽军阵营中倾向进步的势力,对我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但是,郭村一带共有1团、4团和特务营,总计7个营的兵力,其中只有1团是战斗力坚强可靠的老部队,4团刚由地方武装升编而成,未经大战考验。特务营各方面情况介于1团和4团之间。究竟该派哪支部队出援,哪支部队留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