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14日,以“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刘德芬事迹为原型改编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在北京二七剧场上映。由公安县人民政府、武汉大学和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刘德芬”,登上了“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舞台。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3月13—14日在北京上演
聚焦孤寡题材 唱响人间大爱
她是无臂孩子的双臂,她是偏瘫老人的拐杖,喊一声丫头她就成了女儿,扯一下衣襟她便成了妈妈。她一辈子走不出那座乡下的福利院,因为在那个特殊的群体里,抱团取暖她就是火,生火做饭她就是家。
民族歌剧《有爱就有家》是以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院长刘德芬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该剧以散点透视方式,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生动表现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刘德芬从事基层福利工作23年,敬老如父母,爱孤如子女的深情至爱。刘德芬的感人事迹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奉献情怀。该剧2017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并于2018年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及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
现实生活中的刘德芬照顾孤寡老人23年
“这是一部难得的、非常稀缺的关注孤寡老人、孤儿弃婴等弱势群体的现实题材歌剧。”中国歌剧音乐剧研究会会长王祖皆认为,这部剧关注的题材意义重大,以刘德芬这样一个人物来展现中国人的当代精神,是对社会大爱的呼唤,更是一次人性光辉的回归。
台下的观众陷入沉思
将生活细节化为“催泪剂”
在戏剧创作中,“真人真事”题材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创作者容易受到生活原型、真实事迹的制约,在艺术表现上更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罗列事迹、直奔主题的窠臼。特别是所要面对的“真人真事”本身并不具备惊天动地的伟业或具有惊心动魄的事件,连外部性的“戏剧冲突”点都很难觅到踪迹。
单纯地罗列事件,会失去戏剧感染力 。对此,该剧编剧胡应明从那些看似平凡庸常的基层福利院生活中挖掘出刘德芬身上的人性光芒,通过细节中的真实情感来表现刘德芬平凡的崇高、柔弱中的担当。其中,刘德芬为疯婆婆梳头的情节就是一个典型。剧中利用儿歌的清纯平实,先用“梳梳头啊洗洗脸”切入情境,马上转为“你也有过如花的容颜”,让观众从诗化而蓄满沧桑的人生况味中,去品咂略带苦涩的爱的甘泉。“有人说这个戏稍显凝重,而我以为,爱的明亮澄澈的质地,正表现出人物内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