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连续剧《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延安颂》《解放》可称为“红色五部曲”,它们把我党我军壮大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生动的影像再现,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示了我党我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中的众多波澜壮阔的光辉业绩,堪称巨篇宏制,传世经典。
不过,由于制作单位不同,创作时间不连贯,参演阵容不稳定,影片中也有不少槽点。
在老覃看来,其中最大一个槽点就是挑选饰演开国大将军粟裕的演员,实为一大败笔。
粟裕是在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跟随朱老总、陈毅上井冈山的,参加了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着手准备长征。
为了使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军委会决定派出红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东征闽浙皖,以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
当时,红七军团长为寻淮洲、政委为乐少华、参谋长为粟裕。
即粟裕所在的红七军团离开了中央主力红军,成为了一支偏师。
而上面提到的“红色五部曲”,是以中央主力红军为主线展开叙事的,那么,《长征》和《延安颂》都没有展现与粟裕有关的情节。
毫无疑问,粟裕的重头大戏在《解放》一剧中——谁都知道,他是淮海大战的重要指挥者。
平心而论,饰演粟裕的演员在《解放》一剧中的表演也可圈可点,非常到位。
但问题是,这位演员,他也是《井冈山》一剧中的主要演员之一啊。在《井冈山》剧中,他饰演的是绿林好汉袁文才。并且,他演的袁文才也非常成功,举手投足,都充满了绿林气、江湖气,给老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观看《解放》时,每当粟裕出现在镜头前,老覃都不可避免地跳戏、出戏,老是将他和袁文才联系到了一起。
嗨,这都是导演选演员给整的!
老覃之前写过《山民冒死救了一位先生,24年后接到一份邀请函,才知立了不世大功》,讲的是:1929年7月底,*在上杭蛟洋指导革命斗争时,不幸患上了疟疾(打摆子),经闽西特委决定,由粟裕率领一个红军连护卫*转移到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永定县岐岭乡金丰大山的牛牯勃养病。但是,由于粟裕护卫不周——粟裕的连队和*的住所饶丰书房相隔了两个山头,致使*遇险。
当时,地方民团配合国民党广东大埔县保安团出动了700余人搜捕到了饶丰书房,*的疟疾发作,无法走路,形势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是当地山民陈添裕赶到,他背起*在大山里迂回奔走,成功地甩开了敌人,跑到了10里路外的雨顶坪村。
老覃在这里赞一句,这陈添裕好像是上天派来救护*的天神,他穷得连鞋子都没有,打着赤脚,却背着*奔跑如飞,让人钦服。
陈添裕到了雨顶坪村,他放下*,自己力气用尽,一头栽倒在地。
*这时才发现他的脚底扎满了荆棘山刺,血迹斑斑。
共和国不能忘记陈添裕这样的大英雄、大功臣!
关于*在牛牯勃的遇险,粟裕在他的《粟裕回忆录》中也极其内疚地提到了,一个劲地自责没能尽到责任他。
的确,他当时带领的一纵三连,装备不错,是完全有能力把来犯之敌击退的,但他护卫粗疏,差点酿成大祸。
话说回来,粟裕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成红军第十军团后,在怀玉山遭敌围歼,几乎全军覆灭,方志敏和军团长刘畴西等人被捕,粟裕率数百人突出重围,转战浙南,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
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粟裕用兵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沉稳,到了解放战争初期,他已经成为了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军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