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所构建的“江湖”是充满烟火气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丝毫不用担心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反而是常看常新。最近能够凭借各种“打工人”台词被奉为#反内卷前辈#,也完全是情理之中。
作者|王琳
编辑|孤鸽
前不久,关于内卷的讨论正火热时,#原来武林外传是反内卷前辈#上了热搜。有网友评论,“以前看是喜剧,长大了才知道都是人生道理。”“武林外传申遗吧。”
这已经不是《武林外传》第一次受关注了。开播十五年以来,它几乎每年都能因为各式各样的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线中。微博有个话题就叫#没有武林外传蹭不上的热点#,讨论帖7.5万,阅读超4.5亿。
其实,早在开播时,《武林外传》就因为反英雄、反类型而广受年轻观众欢迎,贡献了譬如“排山倒海”“帮我照顾好我七舅老爷”“我看好你哦”等古早网络热门语。剧中的几位演员,姚晨、沙溢、闫妮,以及厚积薄发的倪虹洁,都因这部剧迎来事业巅峰。
进入互联网时代,热点瞬息万变,《武林外传》却能做到永不过时。这样一部在今天看来没有流量、没有精修、质朴到甚至有些粗糙的情景喜剧,却能够让口味日益刁钻的“Z世代”爱不释手,实属罕见。
到底是什么,让这间游离于江湖之外的“同福客栈”历久弥新?
012006年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准点开始。与此同时,央视八套却正在播出《武林外传》的大结局。那年,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没有完整看完春晚,只有在“白云黑土”出场时选择了换台。
回过头去才发现,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主流媒体到网络论坛,都在纷纷讨论“武林外传PK春晚”。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电视剧有胆量跟“收视之王”正面碰撞。
当时甚至有爆料称,为了保住春晚收视率,央视方面曾考虑提前放出6集《武林外传》(正常是日播3集),但最后仍选择了如期播出。
《武林外传》主打年轻受众与网络文化,它的异军突起似乎也成为了一个转折点。春晚收视率在此之后连年下滑,而青年文化则愈发盛行。
《武林外传》是高开高走的典型。开播当年收视率达10.998%,位列全国电视剧收视榜第二,仅次于《乡村爱情》(11.019%)。2016年,其豆瓣标签页还只有7万多人打分,评分9.1分;而到了今年,评分人数已经激增到了40万,评分更是涨到了9.6分。
这说明《武林外传》的剧作质量确实经得住时间检验,已经沉淀为国剧经典,时隔多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去标记和评论,始终活跃在观众的记忆表层,几乎每年都能在各种话题的包裹下反复登上热搜。
老剧新谈常有,但往往已经被解构得面目全非。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成为“渣男绿茶”的反面教材;86版《西游记》因为“六学梗”成为表情包资源库;原本大气豪迈的《三国演义》成了鬼畜区的镇站之宝。唯独《武林外传》,能靠自身文本持续广泛出圈,因为本身就带有超前意识与解构意味。
剧中的几位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点反类型,他们有传统武侠的影子,被包装成接地气的生活化人物。佟湘玉参考自《新龙门客栈》的金镶玉,身为龙门镖局千金,缺少端庄大气,反倒抠抠嗖嗖、小肚鸡肠。白展堂参考自《七侠五义》的白玉堂,作为一代盗圣,没有桀骜叛逆,反而安分守己、与世无争。
即使配角也都各具特色,李大嘴是传说中赌王之王断指轩辕的儿子,莫小贝是世袭的衡山派掌门,江湖传闻的女魔头......每个角色都来历不凡,存在于江湖传说,但在同福客栈后,他们是真正的“人”。
正如吕秀才对姬无命的质问:“把这些代号拿走之后呢,你又是谁?”褪去神话浪漫之后,这些人物不过是拿着月薪二钱的普通人,厨子、伙计、杂役,每天考虑的只是怎么能涨薪水,以及晚饭吃什么。
《武林外传》所构建的“江湖”是充满烟火气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丝毫不用担心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反而是常看常新。最近能够凭借各种“打工人”台词被奉为#反内卷前辈#,也完全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