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南京奥博【社教小课堂】开课啦!五十六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家要搬好板凳认真听哦~
土族:轮子秋轮子秋是土族传统娱乐项目,每年正月农忙过后,土族青年们将大板车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两名身着彩装的姑娘在上面飞旋起舞。为求一年神清气爽,男女老幼在“轮子秋”上转一转已成习俗,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坚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柯尔克孜:马上角力所谓“马上角力”主要是指力量与马技的较量。柯尔克孜人的马上角力分男子、女子、老年、少年等不同类型,其中,要数老太太马上角力更为引人注目。
比赛时,两位拖着银灰发辫的老太太,跨上经过精心装扮过的坐骑,坐骑鬃毛用新线缠绕,马尾打结卷起,鞍后再垫上一件叠成多层的马褥。竞赛双方在相距百米的地方相对缓马而来,互相致礼并问候后,便扬鞭催马背道而驰,待勒转马头相对时,两马同时冲上前去,骑手相互看准对方的手,猛拉起来兜圈,各向自己一边猛拉,力图将对手擒拿或拉下马,双方在兜圈中伺机进攻,有时难免会扭成一团。经过长时间的斗智斗勇,将对方拉下马者为胜;若双方同时滚下马背,则起身拥抱,握手言和。
高山族:竿球竿球,又叫顶球、刺球,高山族语称“卡不隆”球,是一种用竹竿争顶球的高山族传统球类运动。竿球起源于清代,流行于台湾省的屏东、潮州一带,福建建阳、漳平等地高山族也有此项活动。
球以藤丝或树皮编扎,大如瓜,轻如绵,画以五彩。游戏者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轮流用竹竿上端顶球,未能顶起而让球落地者输,罚以酒。
达斡尔族:曲棍球曲棍球在达斡尔族又被称为“贝阔”。 打“贝阔”,是达斡尔族祖先流传下来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打法酷似现代的曲棍球,因此有人将打“贝阔”比做曲棍球的“鼻祖”。
“贝阔”的打法是:甲、乙两方各5—10人,在相距半里远的场地两端设下营门。双方队员有夺球、护球、进攻、防守、射门、守门的具体分工;一旦将球击入对方营门,则获得记分。以在约定时间内进球得分多的一方为最后获胜者。
达斡尔族的“贝阔”球杆是用根部带弯度的嫩柞木制成的,富有弹性,便于击打;球则是用杏树根块或毛毡加工而成,大如拳头,飞滚如意。在长期的竞技运动中,自然形成了从右侧击球、除守门外不得抓球或踢球、不许抛球杆接球、不许用球杆绊人等约定俗成的竞赛规则。
在村屯的集会及穆昆氏族“敖包祭”等重大活动中,打“贝阔”成为十分吸引人的一项娱乐、竞技活动。围观者情绪热烈,不断为球场上的精彩表演和难解难分的争夺呐喊助威。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儿童和年轻人普遍进行各种规模的“贝阔”球赛,增添了达斡尔族“阿聂”春节的欢乐气氛。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百年缘”——庆建党100周年非遗剪纸艺术展
特别展出由著名体育剪纸艺术家邓蓉蓉老师
新近创作的【五十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系列剪纸
▼▼▼
感兴趣的朋友
赶紧来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