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师文静
近日,汇聚了大咖的年代剧京味儿剧《情满九道弯》开播,剧中搭建的胡同场景,很多生活细节的刻画,很好地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北京风貌,努力在京味儿外壳下,创作小人物之间复杂纠葛的故事。该剧热播再次引发观众对京味儿剧的关注和讨论。从《渴望》《钟鼓楼》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再到《鸽子哨》《正阳门下》,京味儿剧一路拍下来,还能继续打动观众吗?
近年来,“京味儿胡同剧”一直创作不断,《鼓楼外》《什刹海》《幸福里的故事》《芝麻胡同》《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等作品引发关注。整体来看,京味儿剧依旧重家庭叙事,侧重对烟火日常的刻画描写,但口碑褒贬不一。从这些剧中也可以看出京味儿剧叙事的不断变化和求新,看出其中的取与舍。
当下京味儿剧的元素,包括四合院大家庭、胡同生活、一代代的小人物群像、与地域特色密切相关的年代故事等,但在具体叙事主题和故事风格上一直在寻求变化。
一部分京味儿剧保留了地域特色、胡同文化、群像叙事,但借鉴了流行剧叙事元素,开始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和矛盾冲突。比如,去年播出的《鼓楼外》突出北京鼓楼、四合院、胡同、什刹海等地标风景,以及北京美食等地域文化的呈现,但这部剧的故事也开始脱离生活流叙事,开始追求博眼球的戏剧冲突。该剧讲述了老木匠易大船的四个徒弟与孙女易小船之间复杂的爱情纠葛和复仇故事。剧中,各色人物在生意场、情场的斗争真是狗血纷飞,不是害死人、坐牢就是家破人亡。
《情满九道弯》也保留着京味儿外壳,但追求的是强戏剧冲突叙事。
另一部分剧开始与非遗、文保、养老、社区医疗等当代生活主题相结合,具体刻画某个行业、话题下的人物群像。比如刘佩琦、曹翠芬主演的《什刹海》,以什刹海胡同里的国宴大师庄为天为主角,剧中京味美食大放光彩,传递的是传统家庭的勤劳、崇德、敬业的正能量。
还有一部分京味儿剧与宏大叙事相结合,通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呈现社会发展、基层干部群体等主题表达。比如去年播出的《胡同》将镜头对准老北京的胡同,一场祖孙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层奉献群众的故事就此徐徐展开。一家三代三位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
京味儿剧可能是比较长寿的主打地域文化的类型剧,横跨几十年、几代人的群像大戏确实不好拍,要想吸引一代代年轻观众,只能在叙事手法和元素融合上不断跟上潮流,保留住这一个类型的剧。此类剧创作主题和手法的不断花样翻新是必然,但若是部分剧太过于商业化、太追求噱头看点,失去了人物逻辑、文化内涵,失去了对心灵史的描摹,必然也会失去观众。
对这类剧来说,作品一旦开始迎合观众的审美、追求狗血看点,势必要削弱对“大家庭文化”的刻画、对普通老百姓和小人物群像的鲜活塑造、对男女主角温暖爱情的描写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