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已经被岁月催老容颜的刘耀军、王丽云夫妇再次回到故乡,坐在儿子刘星的坟前,对着一堆黄土简单倾诉一番之后,各自陷入沉默。
银幕上寂静得只听得到寒风掠过大地的声音,而在银幕下,却传来一阵阵擦拭眼泪或鼻涕的声音。尽管这一刻的刘耀军夫妇脸上写满平静,但对于历经两个多小时电影洗礼的观众而言,他们此前所经历的失去与由此衍生出的生活悲苦,早已触动心弦,并最终催出泪来。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较为感性的观众而言,为《地久天长》滑出泪来的时刻并不止于这一刻。虽然王小帅导演在处理这个关乎时代变迁与命运浮沉的故事时,手法克制而隐忍,但在看似平静淡然的剧情推进中,却能多次给观众带来打动人心的冲击。
近三个小时全然不觉冗长的观影之后,我不禁会思考:究竟《地久天长》里的什么表达,能如此地催人泪下?
【1、生命中不可承受之失去】
刘耀军与王丽云是广阔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对夫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有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平日在工厂上班,勤勤恳恳,在集体劳动中贡献着自己的微小力量,维持着家庭的安稳生活;工作之余在家里喝喝小酒,唠唠家常,偶尔和好朋友聚聚,吃饭饮酒,听歌跳舞。
日子虽然过得普普通通,但内心是安稳知足的,小小的三口之家,流淌着朴实无华的幸福。生性纯良的刘耀军夫妇,像万千家庭里的父母一样,对生活没有太多的渴求,惟愿安稳平淡地过日子。
但随之而来的三次失去,彻底打乱了这对夫妇的一生。
先是被动地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了未曾谋面的二胎;紧接着因为一次意外溺水,失去了心中最爱的儿子;而在倾注多年心血抚养长大的养子毅然离家出走之后,经历着又一次的失去。
每一次的失去,都直抵内心最疼痛之处,其中的悲伤与苦涩,是打胎之后的无可奈何、是丧子之后的瘫软在床、是养子离去之后的暗自哭泣,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巨大痛苦。
这种痛苦不会因为单位奖励一个“先进称号”而消减,不会因为逃离故乡而抹平,不会因为“我们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自我安慰而释然。相反,一次次的“失去”带来的打击,只会像针一样在心里越扎越深,留下永不可愈合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