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防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排查外来人员的“电话员”,是核酸检测的“信息员”,也是运送生活物资的“运输员”,他们中甚至有人“三员合一”,一人演绎多重身份。他们就是正兴镇的村(社区)干部,正是在他们不分昼夜,持续战“疫”的坚韧脚步下,正兴镇筑起了一道道健康“防线”。在他们忙碌的身影背后,是一颗颗有爱的灵魂,让人心生感动。
妈,我现在还不能回家
“妈,我到卡口这里了,人就不过去了,我的衣服放到这里,你帮我拿回去洗了嘛,村里洗不了……想我了啊?那我在这等你几分钟,你来看我一眼就是嘛!我马上还要回去排查人员……”
正兴镇河堰村90后村干部周小渝一边跟妈妈通电话,一边把已经插上“小电驴”的钥匙又拔了出来,轻轻叹了口气。她已经15天没有回家了,而家,就在卡口外的2公里处。
几分钟后,母女两人终于在卡口两边相遇,隔空简单问候了几句后,女儿匆匆转身离开,母亲却恋恋不舍地望着女儿的背影,驻足了很久很久。
“疫情期间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大家都住在办公室,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了疫情防控进度,等到疫情结束,大家才都可以回家嘛!”周小渝如是说。
你们先走着,我喘口气马上就来
“你们先走几步,我喘口气,走不动了……”戴着蓝色N95口罩,身穿隔离服的沙塝村干部叶宝梅在半坡上一手按着腿,一手扶着腰,弓着背,脸上的口罩随着她的呼吸剧烈起伏着,“我有点呼吸不上来了……”
叶宝梅一行采样小队要给住在坡顶上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核酸,但是车只能开到坡脚,需要徒步爬上去。稍微休息几秒钟后,体型微胖的她又连忙踉跄着追了上去。
这个陡坡他们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了。在每次的集中采集核酸后,他们的采样小队都会到达这里,然后再从这里出发赶往其他地方,以确保核酸采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采尽采。
“这是点啥子问题嘛,农村肯定是坡坡坎坎多撒。他们出不了门,我们上门服务才对头的嘛!不过看来真的要减肥了,哈哈……”叶宝梅边喘气边自嘲道。
没关系,我还站得稳
早上五点半,卡点志愿者听到了一阵摩托车“突突”声由远及近,原来是57岁的河堰村党总支副*薛乐海来了。
清晨的村庄,还是颇有几分寒意,薛乐海那被冷风吹过的膝盖已经有些僵硬,下车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站得稳站得稳,你们放心。”就着志愿者扶他的手,薛乐海很快站了起来,随即转身从摩托上取下一卷蓝色围挡,和志愿者一起将帐篷四周围上,挡住四周清冷的寒风,又从后座取下一个“小太阳”,急忙为志愿者们插上电,顿时帐篷里满是暖意。
乡村公路路窄坡陡,摩托有独特的优势,薛乐海就是这样每天骑着一直陪伴着他的“铁伙伴”,将物资送到每一个卡点。
“年纪大点怕啥子,骑摩托技术照样‘顶呱呱’,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这些老一辈儿越是要顶上,给大家打个样!”薛乐海笑着拍了拍膝盖上的土,继续跨上摩托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些战“疫”一线的工作者们,有的是刚出象牙塔不久的“小屁孩儿”,有的是深耕基层多年的“老板凳儿”……但是,他们在抗“疫”一线的一个个平凡故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形象——上下一心、百折不挠的最美“逆行者”。在他们的不畏辛苦、默默付出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