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现在的娱乐多元化,豫剧好像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它像一颗参天大树,百年长青。
有人说豫剧起源于明朝末年,到现在传承至少也有400年历史!
但豫剧的传播,在河南和山东地区,粉丝至少要上亿。
鲁豫本就是人口大省,两省相加大概2个亿,豫剧就深深扎根在这两个大省中。
1、 不要误解,豫剧一直没有衰败过
豫剧不属于濒临灭绝的剧种,它也没有太大的传承危机。
即便是河南山东地区的80/90后们,在娱乐多元化环境下的年轻一代,谁不会哼两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甚至更小的人群,都有在过年过节时,在村头听戏的童年时光。
年龄小戏曲记不住,但为了买口好吃的,也就忍了。忍着忍着就形成了习惯!
长大后,过年如果家乡不唱戏,感觉缺点啥!
也就是这种豫剧团的巡演,让它扎根在了农村乡镇的土地上。
据说现在河南活跃的豫剧团就有2000多支,这些剧团大部分都是自负盈亏,靠卖票养活自己。
有时候笔者感慨,豫剧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养活自己的剧种。
2、 豫剧的舞台是田间地头
河南对豫剧的推广也是不懈努力!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办了很多年,不断的推广,形成了很好的口碑,也成为很多戏迷票友展示的舞台。
豫剧很多名角,也相当接地气。
常香玉、马金凤当年都能到村里戏台表演,即便是现在的红脸王刘忠河也不遑多让。
刘老爷子70多岁还经常随着剧团下乡唱戏。
张口就来:有为王坐江山非容易…
豫剧为什么会这么火,因为他太接地气。
豫剧不像京剧,会普通话都听不懂;
豫剧会家乡话就中!
当然它也在城市里巡演,但更多地表现在田间地头的演出,类似于郭德纲在大车上说相声!
换句话说,豫剧确实做到了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村头戏台开口就唱,不挑周围条件,哪怕是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那豫剧靠什么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