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经典电视剧《琅琊榜》一播出就炸场,收视口碑双丰收,整个剧组人员真的是拿奖拿到手软。巨大的收视率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源姐夫就认为,梅长苏这个人设太优秀完美,事事算到精细,除了童路的“叛变”,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挫折。完美的有些“遗憾”。有些人也说,九安山春猎,誉王借来五万庆历军围攻只有三千*的九安山,这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誉王怎么会输呢?完全就是梅长苏主角光环护体啊。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不少。牧野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等,都是在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有些战役的实力悬殊甚至比九安山还要大。所以誉王战败并没有很戏剧性。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誉王战败的根本原因。
誉王出兵理由不正
一场战役是否正义,很多时候是可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的。所谓民心所向、胜之所往。誉王出兵谋叛之时,基本上已经大势已去。朝堂上虽然威望很高,却没有什么真正的势力支持。也正是这个原因,加上誉王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才决意放手一搏。誉王发兵的理由是靖王静妃劫持梁帝叛逆,他凭梁帝的兵符借调庆历军驰援。这个理由真的很难让人信服。因为靖王和静妃背后明面上是没势力支持的。静妃出身不高,没有娘家。林府也在当年的赤焰案中被灭。如果靖王谋逆,单凭他手里的势力根本坐不稳江山。说他们谋逆,就连一向猜忌多疑的梁帝也不信。更何况靖王现在很受梁帝宠信,是众多皇子中最有可能继承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谋逆。庆历军下面的士兵自然是不会信的。誉王在调兵时也没有真的拿出兵符,几个质疑的副将被*。底下的士兵即使不敢申辩,也知道是什么回事。糊弄的上呗。
计划提前败露,九安山地理条件特殊
誉王还没有正式发兵,就被二姐将消息告诉了童路,让甄平能及时的把消息送到九安山。这个时候,时间对梅长苏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充足的时间,梅长苏才能有更好的布防。也就给了靖王搬救兵的时间。三千对五万是很艰难的,最终还是要靠外援。另外,九安山的地理条件很好,易守难攻。除了正面强攻,没有别的办法。梅长苏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而山顶的猎宫在修建储备时,肯定也是考虑过某些特殊情况,物资准备充足。
两方军事实力悬差
人数上肯定是誉王的人数更多,但实力呢?庆历军是地方军,离京城不远,离边塞不近。应该就是给预备军,没有怎么上前线。军队的作战力应该不高。主将徐安谟也不是什么领军好手,好像是前太子的表兄,还因为军纪问题曾被罚过。誉王更是完全没有领军经验的。而九安山上,都是贴身保护梁帝的*,他们的选拔和操练肯定更加严厉。战斗力对庆历军基本上可以一对多。加上还有梅长苏和蒙大统领。一个是天才少年军事鬼才,一个是大梁第一高手。这样的组合是可以将胜率大大提升的。还有不少江左盟的兄弟混在军队中,都是历经生死,以一抵十的好手。庆历军是不情愿地上战场,*是背水一战。双方的作战心态也不一样。
其实,这场战役的转折点,是守皇陵的霓凰郡主诛*徐安谟,将这场战役定义为谋反。这一点就让那些不愿意打仗的底层士兵放弃了继续作战。不懂领兵打仗的誉王在发兵时应该也没有考虑到不远处的霓凰。他以为只要控制了京城,将靖王打成逆党就控制了一切。他没想到霓凰离京城那么近,霓凰的震慑力和作战能力那么强。加上云南穆府一直忠于梁帝。霓凰的说辞没有人会怀疑的。如果他一早就霓凰设为同党,可能他还是有机会撑到靖王搬救兵回来。说不定他还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