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问道这一段是全剧的精华所在,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就是难懂,不管是智玄大师还是丁元英,亦或是最接地气的韩楚风,全员不说人话,一堆高深莫测的佛教用语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丁元英来五台山是为了解自己的心结,毕竟他觉得通过*富济贫这种手段来逆天行事,有点于心不安。智玄大师看懂了丁元英的心结,给了他两点开示。
第一:天道不会因你而改变,尊重自然规律行事之人就是强者。
这一点无需多言,在第一条主线剧情中已经清楚明白的体现了出来,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丁元英自己。他已经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别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有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二: 大爱无爱。
这四个字,就是智玄大师送给丁元英的第二个开示。字越少,事越大。这短短的四个字彻底解开了丁元英的疑惑,也成了他五台山之行的最大收获。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大爱无爱的呢?
所谓大爱就是无差别的慈悲之心,而无爱,则是随缘就好,不纠结更不执着。
是不是感觉还不理解,再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应当去爱别人,去帮助别人,这样世界才能成为乐土。但是在爱世人的过程中又不要强求结果,遵循自己的本心做事,尊重自然规律就好,一味的考虑可能的结果,或者努力去改变本来应当发生的结果,就有违天道了。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就是天道的第二层境界,你既要遵从客观规律,更要遵从自己的本心,不要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被外界所左右所影响,否则你的这条天道之路就会走歪。
《天道》中,最接近于得道的丁元英,已经踏上了求道的第一步,他能看透客观规律,能揣摩清楚人性,所以不管是搞私募基金,还是搞扶贫,都无往而不利,是他人眼中的半仙。
但是丁元英有没有步入第二层境界呢?很明显并没有,而且差的还有点远。
丁元英之所以看起来一副超然世外的得道高人形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钱,早已经财富自由了。
虽然他在古城住着一个空调都没的破房子,穷的要靠变卖唱片为生,但你能说人家是穷人么?好友韩楚风可以二话不说送过来一辆宝马七系,那可是二十年前的宝马啊,车牛到在北京开也是一大堆人围着夸。
就算没有好朋友帮忙,丁元英也不可能真饿着,别忘了他还有几百万马克资产呢,冻结期一到,就是妥妥的亿万富翁,那个年代的亿万富翁意味着啥,还用多说么?
所以丁元英可以活的一点都不慌,可以每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可以每天混迹于佛学论坛,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哲理。
丁元英对钱财无感,但那只是有钱后的洒脱罢了,就好像马老板说我对钱没兴趣一样,要是真没兴趣,赚那么多钱干嘛,穷着不好么?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丁元英早已经过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层次,他追求的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以及超越需要。
丁元英为何要利用自己的经济学天赋以及知识搞私募基金,不就是为了赚钱么。钱赚够了,才觉得帮德国人在中国股市赚钱不地道,于是选择了收手。
有了钱的丁元英开始脱离了低级趣味,追求更高级的东西。他对自己的优越有一种刻意的掩饰,享受着被别人尊重和崇拜的感觉。
芮小丹请客的饭桌上,面对陪客提出的作诗词行酒令的规矩,他先是有意推脱,说自己不会作诗词。紧跟着就是假意推脱不过,吟出了一首自己的得意之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接把其他人镇住了,羞愧而走,一场酒局不欢而散。
这种行为摆明了告诉众人,我这么有才都不好意思附庸风雅,作诗词行酒令,你们瞎咋呼个啥。这不就是一种极致的凡尔赛么,也难怪连欧阳雪都不高兴了,当场就问丁元英要饭钱。只有芮小丹一脸崇拜,对丁元英的感情又重了几分。
整个扶贫的过程中,丁元英高深莫测,对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只字不提,所有人只能按要求去做,对丁元英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欧阳雪自然没啥,可是发烧友三人组就不一样了,他们从最初的信任到后来的质疑,如果丁元英能够给几人认真分析解释一下,可能就没有后面那么多事情,也就不会退股。然而丁元英却什么都不说,只是在一旁冷静的看着叶晓明等人焦躁、愤怒、无奈和绝望。
这是一种上苍俯视芸芸众生,无悲无喜的既视感,丁元英成功的营造了自己的得道高人形象,至于这些蝼蚁的命运,随他们去吧。
还有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投怀送抱,把自己打造成了柳下惠,坐怀不乱,赚足了芮小丹的眼泪和芳心。既然第一次拒绝了,可为什么后面又一个电话就风里雨里的赶去英雄救美,前鞠而后恭到底为哪般?还不是因为早就看明白了芮小丹已经芳心暗许,迟早的事,肯定跑不了。所以先拒绝一下,让自己的形象看起来更加高大和完美。
为什么不少人看完《天道》后,并不喜欢丁元英,原因就在于此。他的做人做事有点刻意了,这种刻意让他看起来离地狱很近,离天堂很远。
所以肖亚文才会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也正是这种刻意,让丁元英虽然得窥天道,但却无法触及。他能够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始终无法返璞归真,迈出最后那一步,步入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最终境界。
丁元英喜欢说别人着相了,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既然丁元英这样的人物都无法达到,有人能够真正的步入天道么?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就是芮小丹。
芮小丹和丁元英的这条感情线,看起来完全不如商战线来的精彩,似乎只是为了引出芮小丹要礼物,丁元英才决定扶贫这一情节才设置的。
但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本剧最大的亮点和隐喻,就埋藏在这条线里,并在芮小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每次看到芮小丹,总会让我想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
芮小丹是一个具有慧根之人,就冲她那句话“自己悟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别人给的拿不住”就足以看出。
她很清楚事物运行的规律,也懂得遵循规律行事。她有正义感,喜欢当刑警,于是她就当,丝毫不顾及其中的危险和在刑警队被一帮大男人包围着的不便。但她也知道,等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了,就不适合继续干刑警了,于是也给自己规划了接下来的留学路;遇到丁元英后她又对文化属性感上了兴趣,想要当一个作家去分析透悟其中的道道,写出发人深思的作品。
芮小丹对自己个人的规划,都很符合自身的实际,既不压抑自己的兴趣也不拔高自己的能力,这一点跟发烧友三人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芮小丹是一个开悟之人。
不过这还不是最难能可贵的,芮小丹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她质朴纯真,不刻意更不着相。
她所做的一切,都不会去考虑别人对她的看法,只要认为对,她就会去做。这正应了大爱无爱这四个字。
当刑警,她对上级让她卧底当坐台小姐和二奶的决定没有丝毫顾虑和怨言,要知道她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当朋友,她把房子抵押贷款给欧阳雪开餐馆,而毫不在意是不是会赔进去;当女朋友,她更是当着同事的面喊丁元英为乖,在大广场上给丁元英跳街舞看。
这些情节的设置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都共同的指明了一点,那就是芮小丹活明白了,她在为自己而活。
在芮小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二字。她不在乎财,虽然有着全国知名导演的父亲和柏林开餐馆的母亲,但却丝毫没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在北京逛商场只舍得买件几百块的衣服,唯一想要的奢侈品大概就是那套几万块的音箱了,这还是源于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她更不在乎权,从警的六年,立功无数,但却从没想过要提拔。甚至对刑警队给她的停职处分也毫不在意,还拿来当约丁元英吃饭的筹码。
她也不在乎色,虽然爱丁元英爱的刻骨铭心,可是却从没想过能跟丁元英天长地久,她知道自己留不住这个男人,所以她从不出言挽留,她所想的,只是在有限在一起的时间里,过得充实美好,为将来留下满满的回忆。
故事的最后,芮小丹一人面对四名全副武装的劫匪,她本可以不用理会的,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卧底任务,马上就能回古城见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了。可是她依然选择了跟劫匪交战,她违反纪律给丁元英打了最后一个电话,也许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她只是想再听听爱人的声音,当做最后的诀别吧。
芮小丹牺牲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讲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天道,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求心安,莫问结局。
丁元英面容冷静的送走了前来通知噩耗的警察,人走后,他破防了,吐出了一口鲜血。明明伤心到极致,可偏偏还是要强装淡定,这就是丁元英,他始终还是无法做到自然随心,还是着相了。
晚上,独自抚摸着芮小丹的照片,丁元英说出了全剧最耐人寻味的那句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啊”。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是王阳明《传习录》中的话,这句话还有前半句,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意思是说,君子应当遵从自己的良知和内心做事,这样才能求得心灵的平静。
在活的真实且纯粹的芮小丹面前,丁元英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不真实。
一句丫头不简单啊,说明他对芮小丹的感情从爱上升到了尊重和佩服,自己毕生追求而不得的天道,竟然是身边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丫头先得到。
有人说,芮小丹完全可以不死,这个情节太虐了。
但芮小丹要是不死,她还如何去天国,她还如何算是天国的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