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御膳到底所什么样的水准呢?最近一档大热的综艺节目——《我在宫里做厨师》,为我们揭秘了清朝御膳房之中名厨和美食的故事。
都说乾隆是个败家子儿,有了雍正这位超级能存钱又节约的爹,乾隆刚刚掌权就不似清朝前几位帝王那般拮据,也有足够的余钱供他追求情趣、享受生活。乾隆痴迷瓷器、景泰蓝,不仅网罗天下名匠,还要亲自设计式样;乾隆酷爱喝茶,命令专人全国各地寻访合适的泉水,亲自品尝筛选,只为找到最为满意的"轻质"泉水;为了研制出延年益寿的养生"八珍糕",乾隆更是亲自改善药膳方子,让糕点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从他的种种行为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不仅仅是一位挑剔的领导,且十分自大,动不动会摆出个行家的姿态,对自己的团队总不能完全信任。但在日常膳食上,他却极少挑剔,被一个人治得服服帖帖,这人就是张东官。
乍一听这厨子的名字,大家定是十分熟悉。在去年大火的《延禧攻略》之中,令妃盛宠之时和乾隆提出了无理要求,讨走他最喜欢的御厨张东官,乾隆犹豫了许久才愿意送给她;电视剧《金玉满堂》之中的御厨戴东官的原型就是他;而电视剧《满汉全席》便是由他的人生经历改编成的作品……历史上的张东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还得从乾隆下江南开始说起。
乾隆身为满清皇帝,心中却住着一个江南书生,总觉得苏杭才是最契合自己灵魂的地方。乾隆闲来无事也会来一场角色扮演,穿上汉人书生的衣服,让宫廷画师作画一张,想象着自己在烟雨江南吟诗作对、邂逅佳人的传奇故事。当然,乾隆对江南的喜爱也不是走走形式这么简单,他曾六下江南,赏遍美景、看遍美人、吃遍美食。为了留住这江南的诗情画意,他尝试将江南的美景复制在紫禁城中,却始终少了丝韵味;他将江南美女带入宫中册封为妃,可这灵秀的美人在皇宫之中,渐渐也没了少女时的生机;也就只有这江南的美食,能够稍稍拯救一下他对江南的牵肠挂肚。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有一位厨子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民间传说张东官因为做了几道非常合乾隆胃口的菜肴,从而进了他的法眼,直接将他带进了皇宫之中;而另一个民间说法更是有趣,乾隆吃了张东官的菜赞不绝口,正要将他叫过来打赏,岂料他竟然和京城随行来的监事打了起来。原来这位专门在下江南时监管当地厨子做饭的监事,看到张东官准备烤一条没有剃鱼鳞的鱼,出言提醒,而张东官则认为按照苏州人的地道做法,这道菜就是不能剃鱼鳞的。两人争执不下大打出手,乾隆听后不但不恼,还觉得张东官这厨子十分有趣,将他带进宫中。
张东官做了小官,进了深宫,也曾经历过一阵子低迷的职场期。但很快,他研制出了一道新菜,再度引起了乾隆的兴趣。这道菜就是在《我在宫里做厨师》之中详细介绍的苏造肉。张东官深知乾隆注重养生,讲究药膳食补,便将丁香、甘草、桂皮等九味药料加在五花肉之中,炖出一道风味绝佳的肉菜来。这道菜的精妙之处在于,张东官可以根据四季气候不同,适度增减这九位药材的量,从而起到不同的食疗效果。这道让乾隆拍案叫绝的菜让张东官正式"出道",并且在御厨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顺,从一个民间的小厨子,做上了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事。
乾隆对张东官到底有多喜爱呢?他几乎餐餐离不开张东官。因为嘴叼得厉害,乾隆每次出宫远行,可以少带几个爱妃、少带几个儿子,但是一定要带上张东官。张东官在高手如云的御膳房之中脱颖而出,不知得到了多少乾隆的奖励。除了金钱上的鼓励,为了让他能够更加潜心地为自己研制出苏式的新菜,乾隆还专门叫御膳房之中开辟出一个"苏灶",所有的事情都由张东官一个人打理着。
乾隆想吃的,张东官能给他做出来;乾隆想不出的美食,张东官变着花样给他做。
但这美味的幸福也是短暂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阻止人的老去和离别。张东官70岁那年,乾隆也74岁了。乾隆不愿服老,再次踏上第六次江南之行,但是他心中隐隐知道,自己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沉浸在江南的美梦之中了。张东官跟着南巡的队伍前行,乾隆照顾他腿脚不便,允许他可以骑马随性。
张东官老了,即便他不说,即便他还在尽力为乾隆做着美食,乾隆也知道,他是想家的。乾隆一个身在北京的皇帝尚且对江南如此眷念,何况一个离家多年的老人家呢?在苏州灵岩寺,乾隆下旨让张东官留在苏州,不用跟着去杭州了,也不必再跟着回皇宫。
张东官有了钱、有了名气,在老年还能回到家中养老,这是乾隆格外的恩赐,也是他这么多年对张东官付出的感激。没了张东官的苏州菜,老年的乾隆如何不想念呢?也许在某个落雨的春天,他又想起了张东官的苏造肉,他下旨叫苏州织造再选精壮苏州厨役一二名。这个"精壮"一词值得玩味,可见张东官的离去乾隆还是十分舍不得的,希望下一个厨子能够陪伴久一些。
张东官给乾隆做菜,不亚于他的后妃们和他谈恋爱。从端庄传统之中找到让人惊艳的偏方,不停给乾隆新鲜感,又不会失了度导致脑袋落地。
这后宫掌勺的御厨,也不一定比朝上的大臣好做多少。大臣们此起彼伏地和乾隆打交道,一人上来,一人就可以歇歇几天。而御厨一日三餐时时提心吊胆,中规中矩不被找出毛病已经是极为不易,像张东官这种油盐酱醋,一粒不多,一滴不少全都达到乾隆标准的,也是乾隆餐桌上的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