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古木之
编辑|古木之
前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许多西方的译著,易卜生的剧本,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出走,与五四的思想相吻合,因此,这一主题,也导致了一批类似娜拉的文学作品。
于是,易卜生关于娜拉的各种版本,在中国也有了不同的版本,他们的存在,已经超出了《玩偶之家》的叙述范围。“娜拉的去留”已经成为了近十年来的一个文学界的经典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得出一个结论。
通过对中国文学中娜拉的演化以及前人对娜拉问题的研究,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反思,希望能为今天的妇女问题开辟一条思路。
一、娜拉的身份挪威小说家易卜生1879年的《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新女人,她勇敢的反抗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寻找着新的人生。
在一九三五年,因为所有的大城市都在争夺《玩偶之家》,所以被定名为“娜拉年”,这让人们将“娜拉”当成了一种时尚和时尚。
再加上那时“娜拉”的若干真实事件,将妇女解放问题直接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为中国“娜拉”的流传火上浇油。
但是,当我们站在小说的角度来看,娜拉的真面目与小说中流传出来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小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玩偶之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