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宜昌的网友在长江岸边发现了大量搁浅的刁子鱼,原因是宜昌江段水位下降,滞留在浅滩中的刁子鱼没能及时游回干流,随着水量的持续减少,鱼群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在现场的图片中,搁浅的刁子鱼密密麻麻聚成一片,有些已处于“瘫痪”状态,引得过往路人争相捡拾。对于在长江边捡鱼的行为,网友们的意见却出现了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长江禁渔期间,搁浅在岸边的刁子鱼属于“天然鱼类资源”,不能随便捡拾。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长江禁渔禁止的是“生产性捕捞”,鱼类搁浅的事件具有偶然性,即便不去捡,水滩中的鱼最终也会死亡,造成资源白白浪费。还有网友持“中庸”观点:如果搁浅的鱼类是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按规定需立即抢救,放归长江;如果是习见的普通鱼种,捡鱼行为倒也无可厚非,可视为娱乐性质的活动。
几种观点都有道理,至于孰对孰错,还需要渔业管理部门提出针对性的规范,明确长江禁渔的边界性问题,并就鱼类搁浅等新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引导性措施。
大量长江刁子鱼搁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刁子鱼是湖北宜昌一带对鲤科-䱗属鱼类的俗称,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鱼类。我国常见的䱗属鱼类有5种,分别是贝氏䱗、䱗、兴凯䱗、蒙古䱗、张氏䱗,长江流域最常见的是贝氏䱗和䱗。
䱗属的概述图
䱗条是国内很常见的初级淡水鱼,个体普遍较小,一般不超过15cm,但繁殖能力很强,在长江的干流和通江湖泊中是优势鱼种。研究发现,刁子鱼食性颇杂,以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浮游动物、藻类为食,偶尔也会吞食小型鱼类。在生产中,刁子鱼不仅会和鲢鱼、鳙鱼抢食,还会吞食鲤鱼、鲫鱼的卵粒,在国内曾被视为有害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