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很多部分删减,文学作品改编没有高度还原书籍本身。因为无题所以有更多的想象自由和想象空间,删除不一定是坏事,对于人来说,想要看未删减的就一直找,不想找的,删不删无所谓的。
但毫无疑问,电视机《天道》是少有改编相当成功的影视剧改编,比起动辄5毛钱特效,以及念台词和替身来说,无论体操运动员左小青,还是台词教科书王志文,他们对于角色的润色和特殊情境下的角色心理抓得比较稳。
尤其王志文扮演丁元英在私募基金签字那场戏,王志文用演技演出了一个旅居海外侨胞对于祖国的特殊情结,那一串德语,以及我不想让人看到我像一个精神病人一样,和外国人心安理得的谈文化差异和自己的家国情怀。
这一刻,肖亚文尽收眼底,她莫名的难过,因为就是这样的人带着国际游资在中国故事纵横捭阖,然后,还要面对诸人的*和贪婪及时按下刹车键,不被理解,然后冻结账户,甚至是扫地出门。丁元英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没有接受补偿,而是从自己盈利里面取一点生活费。看着都心酸。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这一段,为什么删掉?
影视剧改编,还是比较忠实原著,因为是在电视媒体播放,广播电视总局在审核程序中,一定会对敏感内容做一部分技术处理,我认为无伤大雅,很难有人较真儿的去对比内容差异。
那么删减了那部分内容,然后目的是为什么,我们一一解读。
第一、丁元英和韩楚风醉酒论道(关于民主的选题和政治经济的话题)这个从建立制度之初,一直都是红线,没有人敢说,讨论、真实发声。(因为所有人的观点都是自我感觉的真相,但真相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即使是专业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未必有客观理性的思考)传递这些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普通人只关心蔬菜和粮食,至于其他,谈资而已。
第二、丁元英带芮小丹去耶路撒冷,丁元英的天道思维,是否定主流价值观中的传统观念,众所周知,传统观念是约定俗成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从建立之初,目的不是提高道德水准,而不是道德水准下降。
而且宗教一直都是文化差异最大的出入,西方国家文化是教权大于政治,而中国是宗教为国家文化稳定而服务,内容对于世俗百姓认知宗教和宗教本身传教的教义和宣扬普世的价值观相悖。
第三、芮小丹死亡方式不一样,书中讲是自*,而电视剧改编是殉职,原来自*的场景变成前仅有双腿炸裂之后字幕,后面的独白是27岁的她这个时候死亡了,豆豆用芮小丹第一人称视角去演绎故事本身,就给我们很多思考,而且芮小丹死亡成迷,丁元英不阻止也成了戏里戏外讨论的重要事件。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无论如何死亡,对标的是内容,以及芮小丹自己对于爱情、人生、命运、生死的考量,而且死亡只是形式。目的很明确涅槃重生,那么重生的是什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第四、遥远的救世主改编成天道,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说救世主就会有人说崇洋媚外,说天道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哲学、历史是不分家的,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解读方式和智慧。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这一段,为什么删掉?
五台山论道的信息量很大,要解读太需要知识储备和各个立场考虑问题,立场、角度、侧重点、以及站位不同,得到结果不同。
即使删减片段我们无缘看到。但是光是细节处理,都让我们思考很多,想要了解更多内幕,一定要多看书,不仅遥远的救世主,还有《背叛》《天幕红尘》甚至传统文化的典籍《道德经》《易经》还有战略战术,资源整合,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
很多人很迟疑豆豆的文化底蕴不足以架构时空,然后对于事物洞察力和预见性这么强,而且很多东西明显感觉,感情很细腻,但是知识架构和必要知识储备还是很稀缺。
高人的思想仅仅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人就是猴洋相,看起来聪明如狐狸,实际上遇到自己身上,该无知无知,该愚昧愚昧,没有一点办法。
道的概念是老子代表的道家提出的,但内涵已是儒,释,道的定义,外延由各个时代的先贤们不断扩展,于近代已向西学进行了延展,但其精神内核就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着不懈探索与求证。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逆天改命”,以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以及世间万物存在普遍联系,给大多数人留了一扇门,一扇能够看到不同世界的门。
我们看问题不能以为自己看到了全部,难道不删减我们我们就可以全盘接受丁元英的生存理念,芮小丹的爱情心理吗?并不是,我们太高看自己,也看低人性了。
删减不删减都不影响我们自己成长,除非我们自己改变自己,想通过一部小说,一部影视剧改编改变自己的命运,天方夜谭,但也不排除一种情况,有人用这个来砥砺自己内心。
听说有一个工友看完天道,然后悟道,干活更卖力了,因为丁元英说过,不要把自己太当人,不要把别人太不当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比对手多一口气,你就是最后的赢家。
平步青云终是侥幸,厚积薄发方是人间正道。所谓的成功和奇迹,追根溯源不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