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凌晨,
著名表演艺术家杜雨露,因肺癌在哈尔滨的家中去世,享年79岁。
得知这条消息,虽然人在街上,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口罩,深深长吁一气。
既是哀悼这位久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家,也感叹"青春再见"的惋惜之情,又伤感地落在了很多人心里。
不夸张地说,杜雨露和他那代老一辈演员所倾心打造的众多作品,比起俊男美女云集的爱豆剧集,或许商业价值不及后者的零头,
但论及影响力,二者其实不分伯仲。
回想一下:
在你人生的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各种集体里,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工作职场,是不是肯定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对国计民生、全球时政滔滔不绝的天才评论家。
等到了自媒体时代,你会发现线上的评论家们,要比线下的活跃得多。某些社会热点一出,他们彼此间的争论,吸睛度有时甚至能超越新闻本身。其中有的由此还形成了可以变现赚钱的生意,使人名利双收。
有谁可曾好奇,这背后有过怎样的原因?
因为在往日只有电视作为消遣的寒暑假,其实不止有偶像剧里的恋爱、壁咚、玛丽苏成为年少记忆;
对相当一部分观众而言,历史剧里的忠奸、善恶、天下事,亦是少年时代曾经为之怦然心动的美好回忆。
两种不同画风的电视剧,都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也都形成了某种启蒙,影响着我们今后的喜好。
而刚刚过世的老戏骨杜雨露,也正是这代艺术家,和他们身后若干经典作品的一个隽永代表。
1当年看电视换台,就好比今天玩手机刷短视频。
电视剧那么多,你为什么偏偏会被某一部所吸引,为它停留几分钟,入神地看上半个小时,看完了还想看下集,乃至追完全剧剩下那些部分?
原因可以有很多。
但演员独特的亲和魅力,往往是最能直入心灵的钥匙。
举手投足自带沉稳,言谈话语和蔼、敦厚、富有节奏,这些都是演员杜雨露在作品中最具辨识度的人格特征。
对两千零几年还是小学生,或者进入青春期不久的年轻观众来说,潜移默化间,他的作品带给人的温暖和自在,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
特别是那些父母在外打拼,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欣赏起这样的内容尤其容易产生共鸣。
联系国内的经济发展脉络,彼时这种家庭亦不在少数。
而这种看剧体验的集大成者,当数2001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红极一时的传世之作《大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