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晴空万里亦酷暑当空,正是“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但面对着蓝天碧海、大好山河,我们想出游的心总是蠢蠢欲动。烈日炎炎,外出晒死?纠结?不纠结!今天番禺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温寅昇带您“暑”中作乐。
夏天,什么叫中暑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
在一堆专业名词轰炸之下“中暑”露出了真正面目,我们还发现其波及人群面甚广——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但若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中暑虽然恐怖,但我们不用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凉爽”就是抵御中暑最好的预防措施。炎热的天气里,在饮水、行为活动及衣着方面做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很好地预防中暑。
具体怎么做?坐稳了,哥带你飞。
少量多次喝水
在高温天气里,应少量多次喝水,至少每小时喝500-1000ml凉水,另要注意避免饮用含酒精、糖分高、或过凉的饮料。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
注意饮食及休息
高温下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出行避开正午时段,量力而行,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言简意赅,哪里凉快哪里去!
结伴行动,互相关心
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出行、工作时,朋友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
为了对外界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高温环境。如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等。如果需要去炎热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请用几天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气候,然后再进行强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运动。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病人(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尤其要关心,因为这些人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同时要注意防晒、降温、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有实验表明车内温度可以在日间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摄氏度。大人下车时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即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能单独留下孩子。独自带孩子出门时,可将重要物品放在孩子身边,提醒自己还有孩子。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神器,如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
最后借用古人的大智慧总结一句: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暑”中作乐,保持凉爽,不怕,不怕!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桂芳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