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你是否会下意识地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来鼓励孩子?
这句话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以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何不妥,并经常拿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但是最近遇到的一个案例,让我改变了对这句话的看法。
这句充满正能量的话,适合成人,但不完全适合孩子。
因为,失败了不一定就能成功。
关于成功,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两个真相。
我们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多尝试几次,就成功了”这样的话术来鼓励孩子,本意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不怕困难、知难而上、有毅力有耐力的优秀品质,这无可厚非。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说完以后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说说那个让我的观点发生改变的案例吧,一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最近脾气非常暴躁,抗挫能力不够强,弹琴的时候,总会在同一个地方弹错,弹错了就发脾气,拍打钢琴,然后从头再弹,再错,再发脾气,再重新弹,就这样循环了七八次,始终都弹不对,孩子最后情绪崩溃了,大喊着说:为什么别人失败了都能成功,我失败了这么多次还是成功不了!
家长很困惑,自己并没有非得强求孩子弹正确,还总是耐着性子去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多练习几次就能弹好了,弹不好我们就先不弹了,为什么孩子还是这么暴躁呢?
原因可以从孩子在崩溃时候大喊出来的那句话中找到:为什么别人失败了都能成功,而我失败了这么多次还是成功不了。
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成人为了鼓励孩子不放弃,知难而上,借用了很多别人失败了又成功的经验,比如爱迪生失败了多少次最终发明了点灯的故事,比如某个钢琴家经过刻苦的训练最终登上最高音乐殿堂的故事。
故事的走向一定是:谁谁谁刚开始也是不断的失败,然后总结经验,不断尝试,终于成功了。
在这句话里,侧重点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总结经验”,一个是“不断尝试”,二者都做到了,才有可能通往成功。
但是我们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总结经验”这个技术层面的部分,把成功的可能性都放在了“不断尝试”这个态度层面的部分。
让孩子认为,只要我不断尝试了,我就能成功,如果我不能成功,一定是我尝试的次数不够。
完全忽略了失败以后立刻重来不是最重要的,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新的做法再去尝试才是有可能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