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维度:目标和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孩子需要在“最近发展区”进行学习,超出孩子能力太多的目标和要求,带来的只有无尽的失败,而且失败多少次都难以成功。
比如,孩子都爱和我们成人比赛跑步,如果成人不放水,孩子肯定是跑不过我们的,输掉比赛的孩子一定会生气。
那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们比你高,比你腿长,迈开的步子比你大,所以比你跑得快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行,你失败了,这种比赛本身就不公平,目标和你自己的能力是不匹配的。
那么,输掉比赛又何妨?大人赢得了比赛也不值得光荣。
第三个维度:失败和成功意味着什么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人生经验远远不足,失败和成功这两个词都太结果导向了,有种一锤定音,大结局的感觉,影响着家长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孩子们格外重视获得成功。
但是成功了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是当下这件事情做得比较出色而已。
著名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有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失败和成功不可能是永恒的,所以,我们需要给失败和成功换个更具有成长价值的说法:失败是暂时的不熟练,成功是终于熟练地掌握了。
“熟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的是事情的过程,也可以是动词,指出的是行动的方向,两种含义都能让孩子将关注点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大大提升了内驱力。
我儿子现在已经很习惯用“熟练”这个词,他很少再用失败和成功这两个词来评价自己。
描述当下的失败,他会这么说:我现在还不是很熟练。
成功以后,他会这么说:以前我还不是很熟练,但是我练习了很多次以后,我现在已经很熟练了。
我会恭喜他,顺便问一句:那你是用了什么技巧才掌握了?
他会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他发现的那些小诀窍,新方法等各种细节。
这些宝贵经验都是从数次的失败中得来的,你看,这不就是咱们大人想要达成的励志效果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