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总是粗心大意,计算错、拼音错、看错加减号、漏写等情况,是低年级孩子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果家长这时干预不当,孩子就会把粗心带到更高年级,影响他后面的学习生涯。
对于孩子的粗心,家长是要有所作为的,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粗心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粗心是细心之母,理解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然后就是别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要对孩子进行具体的详细的指导,孩子才能克服粗心,成长为认真仔细的好孩子。
孩子刚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很大几率会遇到粗心这个拦路虎,一开始就认真仔细的孩子太少了。粗心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们可能也能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粗心的趣事,所以放轻松,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1、别给孩子不良暗示
有时,粗心来自于家长的口头禅。
我们一看到小错误就会主观地认为,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并且画出一幅美好的图画:只要孩子仔细点,他就都能做对。所以,对孩子的帮助也只是批评一句“下次细心点”就结束了。
殊不知,这种批评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而且会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个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给自己定了这个调性,就更难克服粗心了。
2、尊重孩子气质类型
在心理学中,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4种气质类型。
其中,胆汁质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却脾气暴躁;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但注意力转移快;黏液质比较稳重,善于忍耐,有良好的注意力;抑郁质则很敏感,拥有细致的观察力,只不过有些优柔寡断。
如此可见,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孩子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则要好一些。
这意味着,有些孩子天生就爱粗心,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细心。所以家长要接受自家孩子的气质特点,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发挥气质中的优势,孩子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进步和成功。
3、关注粗心背后的心理根源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面临各种困难,有时他们就是看不清加减号,就是会把b写成d,他们会觉得这些好难啊。但相比克服这些困难来讲,被说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为孩子会自我安慰:只要我细心,我就能做对。家长对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许粗心了”就过去了,这让孩子觉得与其去克服困难,不如就做个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粗心这件事,理解这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阶段,从战略上藐视它,别给孩子贴粗心的标签,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允许孩子犯错,也要积极帮助孩子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