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中,去世的人都“入土为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过世的人都埋于地下(个别民族传统除外)。这既是传统也是风俗。但在我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却有一处独特墓地。之所以说他独特,主要因为此墓地建于地上,而建在自家院内,墓地还处于闹市区。这三点说明他们的独特之处。
哈尔滨这处闹市区的古墓位于南岗区大直街眼科医院的院内。大直街是哈尔滨很繁华的一条街道,此墓地所处的位置也是哈尔滨也是市中心。
此古墓应该叫墓塔,其墓主人是张孔氏,而立碑人名为张庭升。据资料记载,张家祖籍山东寿光,清朝光绪年间,张庭升的父母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黑龙江,最早在阿城农村落户,靠着山东人的吃苦耐劳,张家人日子富起来。1898年,张庭升的父亲决定带着全家搬到哈尔滨市里居住,于是张家搬到了香坊区居住,张庭升作为幼子,被送到私塾读书。张家把希望寄托在张庭升身上,送他读俄语学校,学成后成为翻译。
张庭升学会与俄国人打交道,并开始从商,此后开办剧院、商场、金店和银号,还开办酒厂、粮食加工厂,并置办地产,在哈尔滨及外县有自己多处房产,成为富有的的人。
张庭升有钱后,在东大真街157号建了一座三层欧式豪华公馆,现在是黑龙江省眼科医院的所在地。
张庭升地位很高,他与东北一些名人开始有交集,其中就有东北王张作霖。两人交往,因为都姓张。而张作霖来哈尔滨曾到张庭升家做客。张作霖死后,张庭升与少帅也保持来往。少帅还曾给张庭升一把德国造匣子枪。因此,这处墓地所在院内,张作霖曾住过,这是此墓与张作霖的关系了。
对于张庭升的经商,他的父亲并不看好,认为张庭升不务正业,于是生气去了乡下四儿子居住。1922年,张庭升95岁的老母亲张孔氏去世,随后张庭升为母亲治办丧事,为母亲发丧三个月,张家也开了百天的粥棚。张庭升请来僧人来念经,张作霖也派张作相来吊唁,并送一班道僧做法事,当时壮观场面曾被哈尔滨报道,成为历史记忆。
由此可见,此墓与张作霖另一个关系,就是张作霖曾派人吊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