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型是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必要课题,特别是作家路遥有“自传色彩”的《人生》这部中篇小说,研究与挖掘人物原型是我们认识路遥的一个重要角度,因为路遥的“感情与心理的苦难经历,赋予了他主人公的血与肉”。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文学作品和各种传说中的路遥显得朦胧虚幻,可通过刘巧珍原型的研究性发掘,真实的、具体的路遥向我们走来。
路遥不是一般的作家,他是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他的写作是其内心深处情感真诚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路遥也说不上刘巧珍的生活原型是谁,也可能是他所有故乡的姐妹们。在构思作品时,路遥也没有去刻意寻找刘巧珍这个人物,而是他人生经历中的感情的积累,难以忘却的情感记忆。
美丽纯情、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她勤劳、纯朴、美丽、善良、温柔,她馥如兰麝、洁若水晶、坚似美玉,她蔑视传统观念,勇于追求新生活……这些都促人奋进,使人遐想,给读者以高尚的情趣和美学享受,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灵魂为之升华。刘巧珍的艺术形象,动人情肠,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作家路遥对他所挚爱的人们的深情厚意。
刘巧珍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路遥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路遥小时候家境贫寒,衣衫褴褛,裤子破了不敢到别人面前,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当路遥为自己的烂裤子感到害羞时,是村里的女孩子用她们刚刚学会的非常笨拙的针线替他缝裤子上的破洞,而路遥也不怕她们笑话,就爬在那撅着屁股让她缝。她也许缝得非常认真,甚至针把你的屁股蛋扎了,扎得很疼,但路遥的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温暖和感激。春天来了,当少年路遥摘了一颗杏子正想塞进嘴巴,会突然想起那个给自己缝过裤子的女孩子,于是急急忙忙从山上跑下来,尽管汗水把手里捏的杏子都搞得很脏了,甚至都不能吃了,但她欢喜地接受了路遥的馈赠。后来路遥长大了,上了初中、大学,到了城里工作,回家探亲。童年的小伙伴早已出嫁,她们回娘家来手里拉一个孩子,怀里又抱一个孩子,一个个蓬头垢面。但她们的心肠还是那么好,问路遥娶婆姨了没有?有孩子没有?家在本村的,还要请你到她家坐坐,吃顿饭……路遥发誓要让人们了解她们的善良和美好。
这个细节还真实发生过。陕西作家刘凤梅的父亲叫刘俊宽,是本村的大队支书,与路遥大伯和父亲都是结拜兄弟。因两家关系很好,他们从小就以姐弟相称。刘凤梅比路遥大两岁,在延川中学初中读书时高两年级,见路遥上学经常饿肚子,就把干粮匀一部分给他。《困难的日子里》发表后,一次路遥与她回忆过去的生活,还提到她接济自己饭食的事情,可见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刘凤梅1973年在陕西师大念书时,给路遥寄过高考复习资料。1975年毕业分配到延安纪念馆工作,正在延安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路遥一次去她办公室,刘凤梅看“他穿一双很破的布鞋,脚趾头都露了出来,腿上穿一条铁灰色的涤卡裤子,裤缝扯开有半尺长,我要为他缝,他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我们不是姐弟吗?’他笑笑,说:‘那你缝吧!’”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缅怀路遥兄弟”,说明刘凤梅与路遥的关系已超出一般的姐弟情谊,她身上带着陕北女孩子刘巧珍那种淳朴善良的秉性。
陕西作家刘凤梅
其实,在路遥以群众代表的身份被结合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期间,爱情就开始向这位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招手。当路遥准备收拾行李返乡回家务农时,一位女同学让他在笔记本上签名后,要与路遥去外面走一走,与他拉两句要紧的话,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而正为自己前途着急的路遥根本没有这想法,与这位高挑身材、白净脸皮、举止端庄的女孩子打起了“马虎眼”,路遥告诉她说:
“我也是平常人,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只是个‘名儿’,一离开学校就是农民。”
那女子答:“你是农民,难道我不是?我就喜欢农民。”
路遥又说:“我啊,农民也不是个好农民,耕不了地,下不了种,庄稼活十样里面九样不会。”
那女子又答:“你不会我会。地里的活都由我去干,你在家里款款地待着,什么也不要你管。”路遥一听大惊,连忙找了个借口离开,那女子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脸上……
这个细节被路遥移植在刘巧珍身上。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村支书高明楼儿子顶掉又变成农民时,暗恋高加林多年的巧珍姑娘看到希望告白高加林说: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