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作者在此利用剪辑,镜头以及画面中的讯息的节拍的快慢的形式特点,对其进行了纵向节拍的剖析。例如,我们通常都是把一段剧情看完,然后我们就会按照镜头的切换来决定片段的速度和快慢。在对镜头运动的节奏和速度进行判断时,我们更多地会参考到生活中的感觉,比如,快镜头像是我们的脑袋在剧烈地旋转,而慢镜头像是我们在认真地看东西。
画面中的讯息则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能够利用音乐节奏的概念,并利用像慢速、快速等这样的节奏形态特点的主观感觉,来对画面组合节奏展开纵向的分析。但是,当我们在研究一幅或几幅图景组合中节奏的节拍特点时,就可以利用乐曲节拍的相关原理,对节奏的节拍特点进行较为客观的、乃至较为定量的分析。相对于画面中一种元素的节奏,在多元素的背景下,组合节奏的层次性增加,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1) 对应性节奏
同单层画面节奏一样,组合节奏又具有快、慢、快慢变化三种节奏的艺术特点。当图像中各元素的节拍特性,如剪辑特性、镜头特性、图像信息特性等,都具有快速节奏特性时,图像的合成节奏也就是快速节奏。若图像中各元素的节奏特性,如剪辑特性,镜头特性,图画信息等,均为缓慢节奏,则图像合成节拍为缓慢节奏。其个人节奏特点和组合节奏特点相同,但组合节奏中节奏因素增多,节奏动力增强。
在《小花》这部影片中,小花在人群中寻找她的弟弟,她觉得自己可以回家了,这个时候,画面都在飞速的移动,与静止的小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指环王1》中,每当艾辛格工厂被拍摄到的时候,摄像机的移动速度就会变得更快,画面中的角色移动速度也会变得更快,与之相对应的是,摄像机的移动速度会变得更快。这是一种更多的主观性和不定量的分析。
(2)对比性节奏
影视画面中的几个要素具有不同的节奏特征,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关系。其中,慢的节奏纹路削弱快速的节奏纹路的节奏动力,而快速的节奏纹路恰好是慢的节奏纹路的节奏动力,这就是对比性节奏。影片《云水谣》的开头部分,有一段描述了1940年代台北的一段时间。其中有街道上的车辆、报童、鸡仔、茶楼、饶舌、皮影、婚礼等等。尽管图片中大部分的内容是动态的,但是因为缺少了画面的节奏,所以使用了长镜头来削弱画面的镜头移动和画面中的内容的节拍;在《指环王1》里,比尔博发现他的戒指不见了,于是焦急地四处搜寻。在这个时候,他自己的动作变得很缓慢,但在高速的剪辑下,他的动作变得更快,更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