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是在全本戏中情节相对完整、可以独立演出的一个段落。
“折”其实在元杂剧时就出现了,当时一部完整的戏通常分为四折。王国维在《中国戏曲概论》中说:“杂剧体格,与诸宫调异。诸宫调不分出目,此则通例四折,虽纪君祥之《赵氏孤儿》统计五折,张时起之《花月秋千记》统计六折,顺不多见也。”以元杂剧中的名篇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例,《西厢记》一共五本,第一本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楔子之后即分作四折,直至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每本皆是如此。
折折相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戏曲故事,而其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拿出来单独演出,比如整本《牡丹亭》中的《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都是经常演出的折子戏;京剧中全本《红鬃烈马》也由若干折组成——《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平贵别窑》《误卯三打》《赶三关》《探寒窑》《鸿雁捎书》《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其中《武家坡》是最常演出的一出折子戏,生、旦名家屡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