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祖国全面解放之际,国歌与国徽等代表国家的标志,也开始进入到完善和创作中。
而对于国徽的设计,当时完全是从零开始,既没有经验可谈,也无可处可借鉴。
为了能设计好象征着我国门面的国徽,国家部开启了全球性的征稿活动,毕竟集思广益才会有更好的创意。
而这场活动一经开启,从国内的设计从业者至海外的华裔同胞,纷纷投来代表自己意见的国徽创意征稿,短时间内,国家部收到的稿件数以千计。
但大家虽然都抱有一颗爱国之心,想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可这千余件征稿中,并没有完全符合国家部要求的国徽设计。
作为一国的门面代表,国徽不一定要多华丽,用料也不一定要多珍贵,但必须庄严,同时还要能展现出中国的特色,这2点要求看似容易,可往往最简单的要求,却是最难达到的。
全球性的征稿活动并没有给国家部一个满意的答卷,最终经过第一届的政协委员会商讨后,政府决定让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
这两个学校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也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人才,由他们担任国徽的设计工作,政府自然也是放心的。
而最终,这2所高校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设计出来的国徽庄严又不失国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