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材料vs.激光波长
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至今,经过60余年的发展,激光作为一把最锋利、最精细的刀,逐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激光与生物学、医学治疗及诊断、制药科学相结合,在激光治疗、激光手术、激光诊断等方面已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装备制造领域,高功率激光设备在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切割、焊接、测量、打标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精细微加工方面,超短脉冲激光在光伏、液晶显示、半导体、LED、OLED 等领域的钻孔、刻线、划槽、表面纹理化、表面改性、修整、清洗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半导体泵浦技术的快速发展,1um波长的近红外激光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工业加工应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1um近红外光纤激光器,因其功率覆盖范围广、光束质量优异,稳定可靠等特性,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激光器类型。
铜是世界上应用量仅次于铁、铝的第三大金属。铜材料作为现代工业加工,应用极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铜产业链终端需求结构涵盖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智能终端产品、电子通讯、汽车等30多个细分行业,是高端工业应用的主要风向标。目前大规模使用的1微米波段的红外光纤激光器,因对铜的吸收较弱,在铜材料的加工上,存在飞溅大,熔深不可控等不足之处。
图1是常用金属材料对不同波长激光吸收曲线,可见不同金属对激光的吸收率在不同波长下有很大差别。图2单独针对金属铜给出了不同波长的吸收率对比曲线。在室温下,铜对近红外波长(约1微米)吸收率不到5%,因此用红外光来加工铜材效率极低,95%的激光会被反射掉同时还会对激光器本身产生损害;而铜对绿光波长(515nm和532nm)吸收率高达40%以上。材料本身对激光波长的选择性决定了高反材料的精密加工的最理想波长是短波长(≤700nm)
图1 不同金属材料的吸收系数对比 ↑
图2金属铜对不同三种波长的激光吸收率的对比
引自《绿光激光加工的新进展》
相对于紫外激光波长较短,目前材料科学的瓶颈限制,未能支持实现稳定高功率紫外激光输出,超过百瓦级的紫外激光器已极为罕见。反而,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商用的绿光激光器近年取得较大的进展。德国通快和美国IPG 分别通过,碟片激光技术和光纤激光技术,获得超过3千瓦和1千瓦的超高功率绿光输出。
在目前工业应用两个重要难题---铜材料的3D 打印及精密焊接应用上,高功率连续绿光激光器,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02 高功率绿光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2021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上,德国通快首发了旗下3千瓦高功率连续绿光碟片激光器。该产品平均输出功率高达3千瓦,代表了目前绿激光系列中的最强功率,非常适合铜、铝等高反材料的焊接工作。特别是在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代表的锂电行业,通快绿光激光器(1000-3000W)可实现多达120层的铜箔焊接,几乎无飞溅,熔深精确可控。此外高功率绿光在纯铜材料3D 打印应用上也有着突出优势。而目前国内在高功率绿光激光器上尚属空白。
2.1 高反金属焊接
由于铜材料出众的导电性,锂电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大量使用铜材料。目前主流还是使用大功率的红外光纤激光器去做铜的焊接。相比于红外波段,用绿光做铜的焊接效率会更高,而且几乎没有飞溅。而飞溅对电池加工来说是致命的,飞溅物会影响电池的生产安全、性能和寿命。
图3在小孔形成过程中,铜从固态转变为熔融状态时,对红外激光的吸收变化情况
引自《绿光激光加工的新进展》
图3给出了铜对1064nm红外激光的吸收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熔化温度的从0增长到1400K的过程中,铜对红外光的吸收缓慢的从5%-涨到10% 左右 ;当铜达到熔点(1400K)之后,铜对红外波段激光的吸收率会从10%阶跃式的升至17% 左右,然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吸收率会缓慢增长。这种在熔点前后,吸收率的骤变会导致一些熔化的材料以飞溅的形式排出,还会导致小孔塌陷,使整个工艺不得不重新开始。特别是锂电池的后道工艺焊接,焊接的良品率对电池的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