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庄子说过:“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房子有空间,才能亮堂,好事就会接连发生。
一个单位,就好像一间房子一样,一直有上升的空间,才不会停滞不前。从而,单位里的人,都会积极向上,出现“上不封顶”的格局。
可是,很多人的人生,事与愿违。总有一些人,习惯了随大流,明哲保身,表面上是热爱单位,其实是损害单位。
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有的人都在勾心斗角,都想着一己私利,那么单位垮了之后,还能得到什么呢?
聪明的人,总能“顾全大局”,在关键时候,能够“舍小家为大家”。愚昧的人,恰好相反。
从现实情况来说,职场上,一个人走向衰败时,会出现以下三个特质。具体原因,是没有把握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以身作则。
02
第一,“耳软”:一直听虚伪的话,不听忠告。
春秋时,晏子是齐国的大臣,先后侍奉三位君王。
齐庄公在位的时候,对晏子的建议,爱理不理。
有一天,齐庄公和大臣们喝酒。庄公请歌手这样唱歌:“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
庄公不喜欢晏子这样的人,可是晏子为何要来喝酒?这是弦外之音。
晏子站起来,坐在地上。庄公问:“坐在地上干嘛?”
晏子说:“人多的地方没有道义,强大的人不讲理,勇敢的人不喜欢贤惠的人,这是灾祸来临的征兆。我不要位置了,请允许我辞职。”
过了几天,晏子辞职了,把公家的东西,都送回宫殿,把钱财送给市场上的人。做完这些,晏子就去海边种地了。
过了几年,庄公被崔抒加害。齐国局面动荡不安。
当一个人被“抬举”的时候,会眉开眼笑,如果被批评了,就会很不开心,甚至觉得是对方故意为难自己。正所谓,忠言逆耳。
当一个人耳根很软的时候,就会把刺耳的声音,全部排除。因为耳朵怕“刺”,太柔软了。
西楚霸王项羽,因为不听范增的忠告,导致事业受阻,没有心想事成;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建议,派兵攻打吴国,导致“火烧连营七百里”。
听人劝告,多加分析;请大家提建议,挑剔错误,加以改正,这是一个人可以成功的方法,若不能做到,就会走向反面。
一个人在一片叫好声中,持续滑坡,就像遇到了“糖衣炮弹”一样。
03
第二,“嘴软”:喜欢说阿谀奉承的话,趋炎附势。
有一种人,抱着“保护自己、随大流”的态度,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不说出来。或者提出了建议,但是没有坚持下去。最后的结局,就是单位滑坡,自己也跟着滑坡。
西晋大臣何曾,提出“为政之本,在于得人”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欣赏。
得到贤惠的人,就可以形成智慧团队;得到天下的人,就可以“厚德载物”,这是很好的见解,对西晋的成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西晋成立之后,大臣们认为,到处祥和,不要去管了,还是吃吃喝喝,说点小事为好。上下都齐心“说小事”,保持了一团和气。
何曾看到了“虚伪”的祸害,很担忧。他对儿子何劭说:“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
何曾一边告诫家人,可能以后要出现乱世了,一边享受奢靡的生活。史*载:“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
当西晋一步步走向消亡的时候,何曾的家人,也因此越混越差。比方说,孙子何绥,傲慢奢侈,最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所灭。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需要充分利用。
有人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
有人说:“沉默是金,但如果你让对方沉默了,那么你也就失去了金。”
如果职场上的人,都保持沉默,那么错误的话、虚伪的话、谣言,就会变成“工作安排”,从而导致所有的人,都不能获利,从此走向衰败。
04
第三,“手软”:不敢拒绝小人,甚至同流合污。
有这样一句话:“人心不狠,位置不稳。”
人在职场,很多时候,需要当机立断,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可能会错失机遇;那些对小人心软的人,会被小人牵着鼻子走。
春秋时,齐桓公创造了霸业,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却和竖刁、易牙等小人走得很近。
有一段时间,大臣管仲病重在家,齐桓公去看望。
管仲努力说服齐桓公,远离小人。但是齐桓公同意了,却做不到。
《五人墓》里写道:“竖刁任挟冰山势,缇骑俄成纸虎威。”小人的祸害,显而易见。
最终,齐桓公病故,齐国陷入混乱的局面。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亘古不变的规矩,如果职场上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小人的圈子越来越大,好人反而没有办法立足了。
如果你不拒绝小人,总为小人找一堆的理由,百般开脱,你肯定会和小人一样,走向衰败。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哪能小人一直走上坡路呢?
05
曾国藩说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一个人在职场,既要考虑个人,还要关爱单位,把格局放大,把人生理想推向远方,才能好运不断。
单位和个人是“共生”关系,少做拆台的事情,多做合作的事情;少一些虚伪,多一些真诚,你好了,我才会更好。
如果你有以上几个特质,建议你马上改过来:其一,多听真话,主动挑刺;其二,多说真话,坚持真理;其三,拒绝小人,坚持正义。
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