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野牛群可以绵延到80千米长、32千米宽的范围。但是到了1890年,美洲野牛仅剩下了635头。
美洲野牛通常被称作水牛,虽然它与真正的水牛没有任何关系。美洲野牛是在40万年前从亚洲迁入美洲的,如今成为了北美洲最大的哺乳动物:成年雄性美洲野牛的体重可达1吨,身长达3米,站立时肩高为1.8米。
美洲野牛是对饲草利用效率最高的动物。它们的牙齿上截面大,大大增加了每一次咀嚼切磨食物的量,而且牙齿很长,防止了牙齿很快被磨损。美洲野牛体重的40%是消化器官:它们的第四胃里可以装340升的草料,而一口草料就要
花费90个小时以上来进行消化。美洲野牛像家牛一样进行反刍,但是却能从同量的食物里多摄取1/3以上的营养。
自最近一次冰河期以来,美洲野牛的天敌一直只有熊、狼及人类。现在许多考古学家认为由于早期人类的狩猎,才使得美洲野牛集结成庞大的群体。
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就意味着需要有一只精力充沛的公牛站出来充当首领。能力出众的公牛拥有较大的头部、强壮的前肢和肩部以及披有颜色较深的绒状长馨毛。发情的公牛奋力奔跑,互相攻击、撞头,撞击声在1.2千米以外都可听见。
没有美洲野牛的粪尿就没有北美洲大草原:粪尿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肥力。
美洲野牛的数量越多,青草的生长就越茂盛,反过来又养育了更多的美洲野牛。北美洲大草原上的青草具有芬芳气息,被用作伏特加酒的调味品,而它却因为有了美洲野牛的粪尿才得以繁茂生长。
人类为了经济利益导致了灭绝物种的大屠*。当地部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美洲野牛。美国政府鼓励将美洲野牛种群彻底消灭,从而导致了对这片珍贵的大草原上的物种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今天,北美野牛的种群已经重新繁衍到了35万头。它们的大多数用于供旅游者拍照或者为了肉用的目的而进行养殖。美洲野牛的肉比普通牛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超出1/3,而脂肪含量则要低90%。家牛与美洲野牛的杂交后代被称作“杂种牛”或“皮弗娄牛”,也作为肉用进行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