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株木,就不得不提到株木大战,至今犹记,株木现村部附近桥头有块牌子,上书“株木大捷旧址,一九三三年四月”。
1988年版万载县志记载:
【1933年3月底,湘鄂赣主力红军奉命向南昌挺近,国民党十六师彭位仁部成缀侠旅得知红军主力东进,小源根据地空虚,便伙同浏阳保安团3000余人,乘机进犯苏区腹地株木桥。
4月7日下午,成缀侠旅先头部队新市全菩岭下,遭到阻击后,龟缩株木桥万寿宫,其主力到达后,分散驻扎于株木桥之果子园、白门楼、株树塅毛家冲等处。为消灭成旅武装,红十六军、红十八军、红三师约一万余人,由东折回,昼夜兼行,于7日晚先后到达小源。
当晚,在省委机关驻地月山下王家大屋,召开有省委、省苏和省军区及各部队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先发制人,歼灭株木桥来犯之敌。作战总指挥部设之株木桥北面制高点九龙山九龙寺;红十六军攻击南面的神岭寨;红十八军占领湘鄂赣交界的界岭,负责堵击敌人的退路;红三师自东向西攻击敌人,各路游击队和赤卫队担负外围的侦察、警戒;省苏主席王显德负责后勤和支前工作。
4月8日黎明,天下着毛毛雨。这时,被敌占领的凤竹窝、雷公坳、烂泥冲、黄狗窝、大郎冲等均在红军包围之中。当总指挥部燃起了三堆大火,发出向敌人进攻的讯号时,红十六军和红三师从南北两方发起冲锋。红三师一连的战士,沿河一条水沟,仰攻占据大郎冲的敌军。红十六军七师七团攻击雷公坳前沿阵地,击败了敌军一个营,缴获重机枪3挺。红十八军一开始连战皆捷,夺回了三个小山头。一五四团拿下了白门楼,缴获了6挺机枪。但当该团三连抢占第4个小山头时,敌人加强了火力,截断了三连与兄弟连的联系,三连守在阵地上。十八军在发起第三次冲锋时,冲在前头的团长江渭清腿部受了重伤,战士们赶上去准备护送他下山,他拒绝说:“消灭了敌人才有生命,才是最安全的。”
下午二、三点钟时,在红军猛烈攻击下,外围敌军全部被歼灭。敌人龟缩在株木桥和凤竹窝顽抗。红军总指挥部从九龙寺搬到肖家山。红军紧缩包围圈,双方相距不到两百米。
不久,从高村和鸡冠石传来情报:国民党军七十七师罗霖部和十六师彭位仁钟旅部,正冒雨向小源推进。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前线总指挥部立即决定:全体总动员,天亮前全歼株木桥残敌。决定由各部选拔300名富有夜战经验的连、排以上干部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编成挺进队(敢死队),队长由红十六军七师一团二营营长高立三担任。
深夜11点钟左右雨停,整个株木桥山村显得特别宁静。挺进队在桥头集合,分成五路,摸向敌军重兵把守的凤竹窝和万寿宫。
9日,凌晨2点左右,“轰”的一声巨响,高营长扔出了第一颗手榴弹。接着,成批的手榴弹从四面八方飞向敌群。顿时,爆炸声、喊*声震天动地。敌人从梦中惊醒,惊惶失措,不辨东西。激战两个多小时,敌旅长成缀侠受伤。敌军孤立无援,遭此重伤,士气低落,只好收拾残兵突破红军包围,向浏阳张家坊逃窜。
此次战斗,红军打死敌军六百多人,击毙敌团战1名、营长2名、连长8名,缴获步枪1750多支、重机枪13挺、子弹7000多发、手榴弹100多枚。株木桥战斗的胜利,使蒋介石在湘鄂赣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归于失败。】
而老辈人的口口相传的内容则更是详细,比如红军抢先一步占据了株木桥南边制高点神岭寨、红军从株木村与新市村的界山处经涧源冲永集社处向雷公坳攻击前进、红军在制高点部署了松树炮。而在最后的夜袭决战中,敢死队的红军割掉袖子,绑上毛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一旦摸到对方有袖子或者确定对方没有绑毛巾,立马就捅一刀,当晚,血水染红了株木桥的河水。只可惜,曾经的绘声绘色,地址详尽,我却已是几乎全忘了,而给小编讲这些往事的老人已经过世多年。未能记录下这些故事,甚是遗憾。
株木桥最显眼的山峰是神岭寨,其位于株木桥东南约1.5公里,海拔637米,其顶平如平台,东侧到涧源冲和清溪村上三寺,西侧为马岭,南到赤兴乡花桥村,北到上窑,为仙源与赤兴之界山。相传清咸丰间,有起义军在此扎寨,为民除害,乡民称神兵天降,因而得名神岭寨。小学时,曾多次跟同学去爬神岭寨,彼时有同学居于离神岭寨很近的马岭,同学当向导还解决午饭,很方便。如今马岭组都搬下来住了,房屋空置,田地抛荒,道路长草。前些年笔记大编与老板娘情定神岭寨时,就已经很难找到登顶路线了。
▲2015年底冯吉林拍摄于马岭,已是草满庭院和道路
在株木村,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小学实在榨前读的,那时候条件艰苦,交过木柴、禾穗(要求到水田里去拣)、茶籽,师生一起种树、挖井、接水管。那时候的,我的早餐经常是个饭团,午餐都是是用饭盒带到学校或者回家去吃,食堂曾经提供过热饭菜的服务。学校后面河边,有石板桥和苦槠树,那是我们的乐园,爬苦槠树那是小意思,更有挑战的是爬竹竿,尤其是猫爬和两脚不用力的爬法。一根竹竿,用不了多久就被爬的光溜溜的,更增加了难度。多年以后,回去学校,看到当初种下的柳树白杨已经长高,再往后,株木小学搬到了马王冲口,榨前的株木小学被废弃,后来又被用作厂房,如今,已是面目全非。
▲当年爬的竹竿就是竖立在这颗直立的苦槠树旁
▲被废弃的榨前原株木小学
仙源田间有一种常见的鸟类,老表通称白鹤,学名白鹭,能跟牛和平相处,很多高大的茂盛的苦槠树、樟树上面都有白鹭聚居筑巢,在株木桥中街对面夏清同学家后山上的杉树上也有,我曾经去掏过鸟窝,甚至带回只小白鹭回去喂养,然而白鹭死了,我也病了。如今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田间泥鳅等食物减少,白鹭也少了。至于耕牛,随着农田的机械化和抛荒,养耕牛的人家也少了。
关于苦槠,还有道美食——苦槠豆腐。每年秋天,去苦槠树下捡苦槠子,回去剥皮,磨豆腐,做成苦槠豆腐,至今犹记,美味一道啊。
▲苦槠豆腐,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