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电影《雾都孤儿》的译名,与狄更斯另一部知名小说《远大前程》改编的电影译名“孤星血泪”,有着类似的传译思维。通过强调主人公孤儿身份、渲染辛酸苦楚的悲惨遭遇,制造一种情感力度与悲剧色彩,同时又给观者制造悬念,是一种简洁又通俗化的表达。与此同时,“雾都”指代伦敦,文字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带有一种神秘幽深、诡谲莫测的气息。
伦敦作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先驱城市,与上海这一近现代崛起腾飞的大型工业城市,形成了天然的对照。而奥利弗与三毛相似的生存境遇——流离失所、漂泊不定、尝尽世间辛酸人世浮沉、阅尽生活万象世态炎凉。因此,在很多电影评论、交流的场合,《雾都孤儿》也被看作是英国版的《三毛流浪记》。
01.《雾都孤儿》片名“Oliver Twist”的真正含义:“吞噬”(Swallow)与“扭曲”(Twist)影片原名“Oliver Twist”一语双关,片名的字面含义“奥利弗·退斯特”即是主人公的姓名,而主人公的姓氏“Twist”在英文中是“扭曲”、“异化”的意思。教区干事班布尔先生按照字母顺序给孤儿随意取名字,主人公奥利弗恰恰排在斯沃洛(Swallow,即“吞噬”)后面。
“吞噬”与“扭曲”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9世纪狄更斯创作的黄金期正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合。在这一时期,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加剧了经济方式的更迭、资本聚拢过程中利益之上的逐利性对传统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冲击,因此催生了贫富差距分化的阶级鸿沟。
是什么“吞噬”着血汗,让底层劳动者变得穷困潦倒、怨声载道?又是什么“扭曲”了人性,让食利者愈发冷漠、尖刻、伪善?这正是影片所要思考的核心,从富绅贵族到盗贼流寇,上流社会的光怪陆离,底层人生的悲喜冷暖,共同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伦敦浮世绘。
在拜金主义、利益至上价值盛行的资本世界,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安怡平静、建立正确的人生向导、实现自我的生命意义?是电影《雾都孤儿》所引发的思考。
02.狄更斯的语言魅力:幽默、讽刺、生动、隽永除却对主题的准确把握之外,影片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狄更斯语言的特点:集幽默、讽喻、戏谑于一体,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无论是批判现实、反思文化、揭露人性,无一不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双城记》中那句深入人心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思维、哲思力度,是令人叹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