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些天来我们说了茶,酒和饮食三个方面的文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居住文化。有吃有喝,也不能少了栖身之所不是。人生在世,求的不就是一处安身之所吗?有了一个稳定的地方,才能安心,才能有精力去打拼。所以这栖身之所无论是古或今对所有人来说都十分的重要。居住文化的地位可不低于饮食文化,茶酒虽然可以用来点缀生活,却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因此我认为这居住民俗文化还是值得一说的。虽然今天说的是关于居住的内容,但我们要说的可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建筑,而是透过各式各样的建筑了解它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我国传统的民俗,居住关制的体现并解读它所含的文化。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从人,居,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居住民俗的形成发展,或许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居住民俗的创始时期,当时人们的居住方式一般是穴居和巢居。他们对于建筑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只能居住在山洞里,或者搭建最简单的避风场所。而巢居也反映出了居住建筑的最初发展。在过渡时期,出现了风篱和原始帐篷。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四川的摩梭人都曾居住过风篱,而我国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则是原始帐篷的建造者,比如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东北地区较为寒冷,属于季风气候区,因此受环境影响,他们对于御寒取暖的需求较大,而帐篷则能有效抵抗风寒。生存的需求促使他们创造满足生存的条件。到了后来的发展期,居住民俗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农业生产的出现开始让他们放弃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开始进行定居生活。居住的房型也由原始的帐篷,风篱转变为窑洞和平房。材料的使用也从简单的兽皮树枝转变为土木砖石。而这一切的影响因素则是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文明进化程度的高低。但是由于这些影响因素才造就了我国居住类型的多元化,造就出庭院式,干栏式和窑洞式的居住场所。
二、我国居住民俗居住场所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人作为主体,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通常会寻找一个中介用来中和与环境的矛盾。由于受环境的限制,之后对于住宅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对于选址,他们信奉风水。风水与民居是相辅相成的,风水术到现在依旧被广泛使用。它为我国独创,在东汉后期形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的族群中最为繁盛,但在其他各民族中也有流行和应用。其实风水术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它包含了居住民俗中的三个宗旨,一是选择房基时,追求物质和精神境界都满意的环境。二是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时,让其合理化,例如房屋的朝向,位置,出入口和门前道路等。三是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一般在民居建筑时都会讨一些比较吉利的彩头,以祈求好运。所以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他们一般会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通常采取适宜自然的生活方式。由于地域的辽阔,气候差异也较大,土质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建筑的形式通常是千变万化的。其次他们信奉住宅要依山傍水,背山面水则是住宅最好的选择。"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宁愿青龙高万丈莫使白虎猛抬头"。相对封闭的环境,被认为是生产和生活条件最优越的地方。不仅可以栖身,还可以有效的保护自身安全。另外依山傍水排位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门前有水解决吃水问题,背后靠山解决实物需求。最后一点是坐北朝南的原则,对于这一原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除了对于风水的信奉,还在于坐北朝南有利于房屋采光,方便日常生活。所以古人的一些看似迷信的行为,其实在某些方面都有依据可循。而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三、 居住惯制的体现由于居住受到地域因素,民族因素,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限制,每一个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居住民俗,形成他们独有的居住环境。所以我们可以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这三个层面来解说居住惯制的体现。对于居住的第一个具体的体现,便是火的作用。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居住的场所,我们通常用来御寒取暖。将它作为饮食起居的必备物品,例如在远古时期的时候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避免受到袭击,保护部落安全。其次是它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在居住场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常的饮食需要火,为温暖的睡眠提供热量。没有烟火气的地方,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栖身之所呢?
说完了火在居住活动中的体现,我们再来说一下关于居住惯制中的住房分配。按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来讲,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体现了尊卑长幼。这居住习俗也不避不可免。在东北满族中,有一种炕叫万字炕,所谓万字炕就是说从门口看来像一个万字,故名。而这个万字炕由西炕北炕和南炕组成,西炕为贵用来供奉祖宗牌位,通常用来招待贵客,而北炕为大,一般是长辈在睡,南炕则为小,小字辈的姑娘和媳妇儿睡在北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思想。最后说一下公房,这里的公房可不仅仅是指公家所有的房屋,它还是一些少数民族少男少女的居住之地。对于人民来说,公房是用来村民聚会意识和储粮的场所,而对于少数民族中的彝族来说,公房是家中儿女在17岁和结婚前的居住之地。在那里供房又分为男公房和女公房,不仅承载着居住的作用,还是同龄不同血缘的少男少女们进行社交的场所。试想一下,在晚上女公房点起火塘中的火,男青年带着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踏歌而来,一群青春的年轻人在相对而坐,在皎洁的月光下对月起舞。在这片土地上,这座建筑里,承载着他们的童年和快乐。
四、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说,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和宗教性四个方面。实用性是说民居不仅可安身立命,吃穿皆在于此,还可用于维系后世子孙的生活,增强家族内凝聚力和亲情。艺术性是说民居的建造追求艺术和美感,不仅把它当做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还把它作为一种艺术品来建造。像一些流传百年的古老建筑,至今依旧让人赞叹它的建造艺术。伦理性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思想的体现,例如正偏房,长幼有序等。正房三间高于侧房,家长在左,长子在右,兄弟子侄住厢房。这些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观念制度。而最后一个宗教性则是体现在对于神灵鬼神的敬奉。比如供奉灶神,财神和祖先牌位。天、地、君、亲、师等神位要供奉在最显眼又最神圣的地方。就如我们所知的便是在堂屋里祭祖宗,喻家训,婚丧嫁娶寿诞礼,待客皆在此地。另外,居住民俗还体现了一种封闭观念。院落四面皆有墙作为阻挡,没有窗户进行沟通,仅有大门与外相通。
居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平常性,作为安身立命的本钱,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起张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生存,所以需要发展,因为要遮风挡雨,所以需要建筑。仅仅有建筑还不够,还要把它发展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民居,赋予它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因为有一座房,所以我们在此停留,因为有一张床,所以我们在此居住。一座房子里,有人,有树,有水,才有生活。一座普通通的房屋,却延续出了千百代的传承。
参考文献:
《易·辞系》
《韩非子》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