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不透明操作,让人们对公摊面积的痛恨程度日益高涨。“取消公摊”,几乎成了民间共识。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公摊面积忧心?
最近,有关#外墙面层均计入建筑面积#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讨论。
起因是3月1日起实行的新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新规3.1.1条明确规定:“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这句拗口的专业表述给了舆论以广泛的揣测空间。有分析指出,以前外墙水平投影面积不被算入建筑面积,以后则将算入,因而会大大增加公摊面积。
去年,青岛一市民购房后发现,110平米的房子,公摊面积占到近一半。/中新经纬微博截图片
由于公摊比例的不透明性,民间呼吁“取消公摊”的声音已久。连公摊的“鼻祖”中国香港,都于2013年取消了公摊面积。重庆也早在2002年就试点取消了公摊。
如今已经是2023年,为何取消公摊一事不仅没有进展,反而还往回走了呢?
有专家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解读。据红星新闻报道,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就表示:“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说,如果外墙计入房屋面积的话,对这部分的投入就会增加,有利于提升房屋的生命质量。”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友对此相当不忿:
“房屋的生命质量?原来,割韭菜是可以上升到用生命和伦理哲学高度的。”
“质量安全不是开发商应该做到的吗?消费者自有评判和分辨,如果质量不好,白送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