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桂和桂枝来自同一种植物,桂枝是用嫩枝,肉桂之树*皮,或者粗的枝皮。
板桂、企边桂、筒桂、官桂都是指不同规格、形态的肉桂,最好的是企边桂,主产自越南、广西。
肉桂
桂心也是肉桂的一种,指的是一般的肉桂去掉了外边的栓皮,但还剩里面的一层皮。
在中医药中,肉桂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常用于阳虚诸证,不管是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都可以和相应的药配伍,最常配伍的是附子,如肾气丸、桂附理中丸等。
一、肉桂的传统功效与应用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脾肾阳虚、心阳虚、虚阳上浮等
(1)肾阳虚
常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早泄等,但多与温补肾阳药配伍,如《景岳全书》右归丸、《金匮要略》肾气丸、《和剂局方》八味丸等,常配伍附子、鹿角胶等药。
腰痛
《韩氏医通》交泰丸,用肉桂配黄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易惊、失眠等症。
《兰室秘藏》通关丸,用肉桂配黄柏、知母,用于湿热困扰下焦,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容易排出,或者小便可排但是非常短、黄,尿道口热辣灼痛。
(2)虚阳上浮
肉桂非常擅长“引火归元”,通俗的说,就像是把柴火塞回灶里。肉桂常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虚阳上浮,出现的一种“真寒假热”的现象:
即表现为发热,烦躁,面红,口渴,脉大,这是“假热”的现象;真实情况是寒象——身体虽然发热,但是反而更要多盖衣被,虽然口渴但不想喝水或想喝热水,脉象大但却无力,而且还有四肢冷,大便稀且有不消化的食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出现这种情况,是虚火上浮。
如虚阳上浮所致虚喘、汗出、四肢冰凉、面红等,可用肉桂配附子大补肾阳,引火归元,如《和剂局方》黑锡丹,以肉桂配黑锡、附子、葫芦巴、肉豆蔻等。
《外科全生集》桂姜汤,用肉桂配干姜、甘草,用于虚阳上浮所致咽喉红肿疼痛、异物感。
咽喉疼痛、异物感
(3)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常见久泻,五更泻(凌晨3-5点起床腹泻),腰酸,四肢冷,饮食减少,神疲乏力等。如《三因方》桂附理中丸,用肉桂配附子、人参、白术等。
现代临床也用肉桂外用,配伍丁香、木香,打成粉末,放在纱布袋内,用绷带绑在小儿肚脐上一页,用于婴幼儿腹泻。[中医杂志,1985,26(6):75]
(4)心阳虚
心阳不足常见心悸(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气短,胸闷,失眠。如《证治准绳》养心汤,以肉桂配人参、黄芪、当归,补气益血,用于心悸、失眠。
另外,在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者的药中(如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汤等)加入少量肉桂,温运阳气,有利于补虚药的“阳生阴长”,获得鼓舞气血生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