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孩子们走在了父母前面,父母不再对知识掌有主导权,反而是孩子每天都给父母带来新的知识。作为父母,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过程。由此,向孩子学习是父母们不甘落伍的写照,如果能够做到这—点,不仅能够填平两代人之间的鸿沟,而且父母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能为自己建立一座人格丰碑。
如今,大众传媒改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加上多种社会文化传递方式并存,使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们更关注自我发展,与人相处更注重原则,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成年人必须向孩子学习。
有这样一个小场景:
在一个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中年男子沿着海边走,他发现昨夜有许多小鱼被海水冲到了沙滩上,中年男子想,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掉的,就叹息一声继续朝前走。
在中年男子返身往回走时,只见一个小男孩弯腰在拣那些鱼,并把鱼一把一把地往海水里扔。中年男子很感动地问:“这么多鱼,你能扔完吗?”男孩不停地扔鱼,没听见中年男子的问话。这时,中年男子又对那个男孩说:“救不救这些鱼,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在乎。”男孩却说:“小鱼在乎,小鱼知道我救了它们的命。”中年男子一下子怔住了,他望着眼前这个男孩,又高兴又激动地重复着:“小鱼知道,小鱼在乎。”
孩子凭着自己的执着,尽可能地挽救了一条条小鱼的生命,而大人之所以会麻木,是因为大人理智了,他们认为有许多事情是没有必要去傻做的。
孩子凭着对事物的敏感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获得对成年人进行反向影响的能力。
孩子对成人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成年人看来是不成熟的社会性,如孩子的童真,即原生命形态中尚未受到污染的美好品质;
二是孩子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
如下面这个场景:
陈淑英的儿子在家里乱翻母亲的杂志,还对母亲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突发奇想,陈淑英没有理他。
他说:“你为什么不发表看法?难道不觉得我很有勇气吗?”
陈淑英说:“是啊,很勇敢,可是世界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的。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本市将要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可以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个海外刊物递给陈淑英。
陈淑英看也不看,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历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竞争!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儿子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上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还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立体地感受宗教,也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来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可以让人感到很宁静……”
儿子仍然在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的创意,但陈淑英和多数母亲一样,对儿子的创意并不感兴趣,而且,她和多数成年人一样,对这些大胆的创意没有信心,她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对于儿子的疯狂举动,她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很长时间过去了,当陈淑英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她的儿子收到了一封请柬,邀请他去参加海外颁奖仪式。他竟然获得了创意银牌奖!这件事使陈淑英感触很深,从儿子身上,她看到了一种冲动和闯劲。
与不成熟的社会性相对,孩子们能更好地融入现今的社会,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强,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公民意识较强,兴趣爱好广泛,这些都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学习的。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他们的接触面非常广,善于接受新事物,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参考:
(1)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首要条件。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如何看孩子的优缺点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优秀的父母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子之方。
(2)向孩子学习,请拿出你的真诚。欣赏孩子不可以无中生有,而要中肯,让他们恰如其分地了解自己,将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反之,无中生有地表扬孩子,也许会被孩子视为虚伪和廉价,自然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3)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父母的追求。教育效果与感情深浅关系极大,因此,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一起活动,做平等的、受欢迎的一员,与孩子建立真挚深厚的感情,这样,他们会主动告诉你自己学到的新东西。
(4)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我们倡导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互为师生。运用这种模式,成年人可以通过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的控制和表达等方面给未成年人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习,有效地实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谢谢观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