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此公众号号内容由叶乃菁博士后工作室创作及发布。
本期校稿:巫建洪医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就职于三甲综合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现就职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研究所),具有丰富疼痛康复及神经康复临床经验。
张爱玲因为钟爱自己的作品《金锁记》,多年后重新扩充了这个故事,于196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怨女》。虽然内核是同样的,相比较《金锁记》对于故事本身迫不及待的讲述,《怨女》的节奏放缓了许多,文字也更加细腻。其中关于刮痧的一段描写,尤其传神:
银娣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热得像蒸笼一样。木屋吸收了一天的热气,这时候直喷出来。
她把汗湿的前刘海往后一掠,解开元宝领,领口的黑缎阔滚条洗得快破了,边上毛茸茸的。蓝夏布衫长齐膝盖,匝紧了粘贴在身上,窄袖,小裤脚管,现在时兴这样。
她有点头痛,在枕头底下摸出一支大钱,在一碗水里浸了浸,坐下来对着镜子刮痧,拇指正好嵌在钱眼里,伏手。熟练地一长划到底,一连几划,颈项上渐渐出现三道紫红色斑斑点点的阔条纹,才舒服了些。
颈项背后也应当刮,不过自己没法子动手,又不愿意找她嫂子。
图源网络
夏文汐出演的这一版《怨女》,清纯有余泼辣不足,大约就是缺了点痧印
这大约是对中国民间刮痧最真实传神的描写了。张爱玲肯定是没有学过中医的,麻油西施的生活日常被小资鼻祖描述得如此生动,不外乎是因为,刮痧这种操作,作者实在是耳熟能详罢了。
我们来研究一下,张老师在其作品中代入的中医刮痧知识点吧!感谢巫建洪医生本期担任助教指导!
1、刮痧之普遍
刮痧对于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劳动人民,是居家保健行为。女主行云流水的一套动作,自然是做熟了的,尤其在热气蒸腾的夏日里,是每天的日常。
巫建洪医生解析:刮痧,是中国民间自然疗法的一种,但它是受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的。就算老百姓不懂中医理论经络位置,千百年来的有效实践,使得老百姓对于刮痧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并自行传播开来。
2、刮痧不仅靠刮
除了刮痧,还有揪痧:《怨女》开篇对女主的样貌描写中还有一句:
眉心竖着个棱形的紫红痕。她大概也知道这一点红多么俏皮,一夏天都很少看见她没有揪痧。
菱形的紫红痕,应该是双手拇指和食指一起往额头中间推挤行成的, 若只用中指食指揪,怕是不能揪得那么好看。揪痧就是手指揪扯皮肤形成出痧,是刮痧的另一种手法。
图源网络
王老师这一脖子一脸的痧,应该都是揪出来的
巫建洪医生解析:面部、脖子和肩颈处,有些部位刮痧操作不便,所以常会用揪的手法。我们临床在处置小朋友发热情况的时候,常会揪小朋友的脖颈后大椎穴位置,通常发热的小朋友,那个地方很容易揪出痧。
3、刮痧可以很简单
刮痧工具,生活中随处可得,除了文中用到的铜钱,家中的汤匙,甚至竹板,石片,简单处理后以清水,清油之类为介质,均可操作。恰应了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
巫建洪医生解析:刮痧板的材质,可谓包罗万象:玉石、牛角、瓷器、金属等等,刮痧介质更是专业化高端化,各类乳膏精油迭出。在我个人看来,器具固然是加持,最根本的还是选穴和手法。
4、女主刮痧案例分析
炎天暑日头疼不适,局部刮痧缓解症状,立竿见影。
女主角头疼,自己刮脖子,这里有几个细节:“一长划到底”。
这里讲了刮痧方向:作为一种“泻法”,刮痧一般都是从上至下,从内之外。
此外,“一连几划,颈项上渐渐出现三道紫红色斑斑点点的阔条纹,才舒服了些。”
脖子上血管丰富,不可以重刮、长时间刮,“几划”即可。
除了脖子,“颈项后背也应该刮”,其实刮痧最主要的,就是刮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再加上根据症状辨证选穴的位置。
巫建洪医生解析:刮痧作为一种泻法,不太适合体质虚弱的人群,尤其是气虚的人群,亏虚之人,不可频繁刮痧。关于刮痧,我们还有一些争议和误区,我们下节课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