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约有88.7 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所以乙肝患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是有效控制乙肝恶化的重要手段,但也有特例。
最近来门诊咨询的小李,说自己前段时间查出了乙肝,虽然复查2次医生都说不用吃药,但小李担心一直不吃药会病情恶化,咨询乙肝病毒量达到多少,需要吃药控制?今天小妙就为大家一起解答下这个问题。
乙肝患者是否需要用药,需要根据个体的患病情况来具体分析。临床不能单凭乙肝病毒量的多少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血清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
若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异常(>1倍ULN)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均应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导致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其他原因包括: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肝脏等其他因素。同时也应排除应用保肝降酶药物后 ALT 暂时性正常。
2. 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者
无论谷丙转氨酶(ALT)和乙肝病毒e抗原(HBsAg)什么状态,只要HBV DNA可检测到,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者,只要乙肝病毒e抗原(HBsAg)阳性者,均建议抗病毒治疗。
3.血清 HBV DNA 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者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建议抗病毒治疗:
(1)肝组织学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G2级及以上)或肝纤维化(S2级及以上)。
(2)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者。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年龄>30 岁者,且无创肝纤维化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者。
(4)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 1 次,持续12个月),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者(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目前市面上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药物。
干扰素-α: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等。
其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是美国FDA近十年来批准的唯一一款乙肝新药,对比其他同类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具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和更强的肝脏靶向性,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肾功能损伤、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乙肝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药。
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每个人的病情情况不一样,因此,复查的频率也不同,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全面检查一次。
慢性乙肝患者,则3个月到6个月检查一次为宜。肝硬化、肝癌患者则要结合具体病情,随时检查。
乙肝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1、忌熬夜、忌酒烟
乙肝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喝酒。因为本身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比正常人要差一些,在生活中还继续熬夜、喝酒,会导致本身的肝功能变得更差,对于患者的健康很不利。
2、定期检查
患有乙肝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不要认为乙肝平常都没有什么症状,就无需检查,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乙肝是一个比较危险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乙肝是否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
3、注意饮食
乙肝患者要注意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日常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清淡的食物在进入身体之后不会给肝脏增加额外的负担,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是很有利的。